普世博愛運動(Movimento dei focolari)在落實對談的歷程上與佛教朋友建立具有獨特意義的關係。其實遠在70年代,創辦人盧嘉勒(Chiara Lubich,)已洞察到可以與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士建立起真正的手足情誼。直到1979 年她才有機會會晤其他宗教的一位領袖,日本佛教立正佼成會(Rissho Kosei kai)的創辦人庭野·日敬先生(Nikkyo Niwano),大家對對方深表敬重,並建立起一份深厚的友情。1981年,庭野·日敬先生邀請盧嘉勒到東京與一萬兩千位佛教徒分享她基督徒的信仰經驗,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一份真正手足之情的經歷的開始。2010年,會長傅瑪利(Maria Voce)到訪東京,令大家之間這段多年的深厚交情更上一層樓。

此外,普世博愛運動在日本(Giappone)和臺灣(Taiwan)又認識了大乘佛教(Mahayana)的其他宗派,並加強與他們的合作。與日本天臺宗(Scuola Tendai)可敬的逸泰·山田大師(Etai Yamada)的多次會晤也是永誌難忘。盧嘉勒總喜歡引用最澄大師(Saicho)的座右銘:「忘我地服務他人是仁愛慈悲的頂峰。」這也是若望保祿二世(Giovanni Paolo II)於1981年在東京與其他宗教的代表見面的場合上所引述的話。

另外,目前也與日蓮宗(Scuola Nichiren)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友好關係。當然少不了與中國臺灣佛光山寺和法鼓山寺的僧侶接觸。

這些年來,又展開與小乘佛教(buddhismo theravada.)的認識與接觸。由於泰國的仁光法師(Ajhan Thong )與唐大師(Phramaha Thongratana)兩位僧人曾在普世博愛運動盧比亞諾(Loppiano)國際福音小城居住一段時間,對基督信仰有了重要的認識和接觸。回到祖國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發現,更邀請盧嘉勒到清邁的佛教大學和一座佛寺分享她的信仰經驗。仁光法師這樣介紹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智者沒有男女的區別,當在黑暗中點起了亮光,沒有必要查問帶來光明者是男或是女。盧嘉勒來到的目的就是與我們分享她這份光。」

從2004年至今已經舉行過佛教與基督信仰若干的研討會。2012年5月28日至31日舉行的研討會已是第五屆(quinto)。2004年和2008年兩屆在羅馬岡道福堡瑪利亞之城中心舉行,至於2006年和2010年分別在日本的的大阪和泰國清邁舉行。參加者來自泰國、斯里蘭卡、日本、南韓、臺灣、英國、美國、瑞士、奧地利和意大利。他們不但來自不同地域,也來自不同的派別。事實上,佛教信徒中包括大乘與小乘的信友和僧侶。至於基督徒中也有聖公會和革新教會的代表。

經過多年來主辦這些研討會,參加者之間已建立起一種深厚相互信任的關係,大家願意以開放的態度,撇開成見,一起探討經書上的話題。教廷各大宗教對談委員會主席陶嵐樞機(card. Tauran)和普世博愛運動會長(della presidente)傅瑪利均有出席本屆在岡道福堡的研討會(convegno di Castelgandolfo)。

生活見證

文章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