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 laboratorio, una fucina di pensiero

 
來自世界各地隸屬於不同範疇的300位學者相聚三天,探討從合一神恩與盧嘉勒奧秘的經驗中呈現的人類學。

他們中有來自波蘭的齊格蒙特(Marcin Zygmunt),他是一位數學家,是博弈論又稱對策論的專家,在克羅地亞大學任教,他表示:「我們身爲數學家的,習慣了只從我們的範疇上推理,這裡卻突 出跨學科的領域。」另外,心理學與社會學講師瑪拉特斯達(Maria Do Socorro Malatesta)剛獲得巴西里約熱內盧卡布費奧大學頒發一個獎項,表揚她在貧窮地區的研究,查考社會人類學的因素對於使用精神科藥物產生的影響。還 有,慈克瑟神父(Padre Gennaro Cicchese),年中的7個月在意大利,5個月在非洲塞內加爾(Senegal),5年多來在非洲與歐洲兩地穿梭來回,在羅馬與達喀爾(Dakar) 的學校教授人類哲學。31歲日本籍的山田(Yukiko Yamada)在西班牙居住,從事國際合作的工作。

來自26個國家(包括非洲、中東、澳洲等地)的300位學者,代表著各類的學術領域。他們來到意大利相聚,與普世博愛運動跨學科研究中心的成員一起探討。這所中心在1990由盧嘉勒成立,名為『天父學院』。

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從學術的範疇,深入探討合一神恩的原有靈感,它與盧嘉勒在1949年夏天獲得的奧秘經驗息息相關。學者以一種獨特的方法彼此完全『融入』對方的思維中,從而深入到每個人的理性與文化遺產裡。他們因耶穌的名相聚(參閱瑪18:22),由臨在他們中間的耶穌來啟發『思維』。

為此,這個方法為這300位來自不同背景與際遇的參加者營造一個特別的文化經驗。他們是屬於不同教派的基督徒,覆蓋22個學科領域,包括文學與形像藝術;建築與法律;醫療與政治;心理與傳播;經濟、教育和自然科學等等,還有未曾一一列舉的那些與哲學及神學有關的學問和大公合一運動與各大宗教交談。

聚會的節目又連貫地安排2002年至2004年期間盧嘉勒給天父學院學員親自教授的課程』,主要集中在人類學,輔以由不同學者介紹與他們學科相關的研究。

意大利哲學家皮爾莉(Anna Pelli)談及『探索人類本體論的核心』;愛爾蘭的神學家萊希(Brendan Leahy)主講『盧嘉勒在1949年思想中的教會人類學』;媒體學家單索基(Michele Zanzucchi)談到『人透過寧靜和語言進行溝通』;還有瑪卡麗(Simonetta Magari)探討『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際關係』。

其他比較獨特的思考,如語言方面,雅索莉(Maria Caterina Atzori)講論『盧嘉勒的口吻與人類學』;經濟方面,布魯尼談到『在經濟關係中主體的概念』;至於藝術方面,則有作曲家韓德森(Thérèse Henderson)談論『人的創意是天主創造的回音』。以上只是列舉幾個例子。聚會中又安排小組反思的時刻,按跨學科的範疇或按不同題目分組。

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是一位律師,多年來又是天父學院的一員,屬於法律的學術領域。傅瑪利邀請 300位學者努力從事研究由合一神恩所提取的教義。她說:「不要奢望已完成研究,反而是開始,要意識到在我們手上有一份能造福人類的恩寵。」她補充說: 「需要認真辛勤工作!」由此能看到成果,因為也是來自整個普世博愛運動已落實的生活。思想與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這樣的建議真的能適合所有的文化嗎?臺灣輔仁大學語言系講師胡功澤,最近幾個月致力把1949年盧嘉勒的某些文本翻譯成中文。他表 示:「這樣的建議能夠適合不同的文化,但需要適當的『方法』,正是在這個學者所組成的團體中所採用的『方法』,於是可以互相了解而出現奇跡。這方法是中國 人可以明白,並會欣賞的。」這個由多元文化所組成的國際性聚會就是一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