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才是主人公

 
一位教師的經驗,面對一班看來很難教育的學生,秘訣在於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因此甚至能激發出深邃的問題,如有關生命的意義。

以下是一位當老師的修女的經驗:

我到一所酒店管理學院代課,從學年開始,便陷入沒有休止的班級會議,但卻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幫助我分辨出學生的姓名、容貌與情況。擺在眼前的一切讓我對前景並不樂觀,同事們對於激勵與『教育』學生表示困難重重,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恰恰我要教六班一年級!我必須忘記上一年我教導高中生所取得豐富和令人振奮的經驗,現在我得改變態度與方法,因此展開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經歷,迫使我馬上全然投入。

我是一位修女,於是引起學生的好奇,他們向我提出不可勝數的問題。我沒有避開學生的挑釁與開玩笑,更趁此機會與他們分享有關我的生活;我的聖召和我教學的目的。這是我們建立起一份關係的起步點,開始這個經歷。大家的交流越來越坦誠開放,我提問並鼓勵學生表達他們的想法。我不是從理性哲理的方式出發,而是從日常生活的情況,要求對有意義的問題作出囘答。例如,為什麼我必須每天起床;必須上課;實際的生活;愛、痛苦……等。

我們意識到我們存在的意義嗎?這個問題如同電擊刺激著學生,引發他們做出各自的鬼臉,有微笑也有痛苦。終於成功地在他們的冷漠中打開一個缺口,我打鐵趁熱,於是談到人生觀、自我的責任、人類與歷史對天主的追尋。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學生會聆聽,並取笑『竟有人開始去思考』!然而,我與另一位同事卻建立起互相尊重和彼此合作,嘗試首先在我們各自任教的學科尋找一個共同的方案。於是我們揀選一些文章和詩篇是有關渴求真正的快樂……。

學生開始做出囘應,他們覺得受到重視,於是他們自己首先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公。為解釋宗教意識,我建議了一些音樂來表達人探索生命的意義的態度。學生通過課文,接觸到鮑勃·狄倫(Bob Dylan) 的『隨風而逝』懸疑的答案,古馳尼(Guccini)的『懷疑主義』, U2的博諾(Bono)的『問題與研究』。我問他們覺得跟哪方面更接近?其中一位同學舉手說:「我寫了幾篇詩,你們想聽聽其中一篇嗎?」一位同學為他作背景音樂,於是他開始利用饒舌節奏的方式,陳述他對一位友好同學去世的痛苦經驗。這是呐喊!人類面對痛苦、有限、死亡提出什麼答案?我記得若望保祿二世曾說過的話,於是我建議採用教宗在千禧年對藝術家所講的話作反思的材料。教宗恰恰回答了鮑勃·狄倫的問題,答案並非隨風而逝。一位學生認為答案是耶穌基督。於是我便趁此機會談到基督信仰的歷程。

我不斷經驗到青年並非對真理與美感漠不關心!許多學生都活在困難的境況中,也許恰恰因而對真實、正義、幸福更敏銳,以愛來看待他們的命運。

我在許多人給予的見證中學會對教育的熱誠,其中一位就是我修會的會祖尼古拉·巴雷(Nicola Barrè)。他認為教育的幅度在於讓別人教育自己。但我覺得必須每天保持當初的熱忱,每天早晨開始課堂時,都要滿懷渴望和好奇心面對那份全新的歷程。
在備課的時候,一份願望激勵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每個人的臉容,並向他們傳遞這份訊息:「我很高興,因為你的存在!謝謝你,因為你成了我旅程的同伴。」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