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歷程』:伊始之二

 
12月7日快到了!也是紀念普世博愛運動誕生的日子。我們繼續為您重溫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運動在特倫托剛開始的情況。

這個行動具有『感染力』!似乎沒有任何詞語形容更貼切,能夠表達出隨後幾個月內所發生的事情。盧嘉勒所接觸的女青年當中,某些也願意跟隨盧嘉勒的聖召道路。首 先是藍德雅(Natalia Dallapiccola),然後是杜麗(Dori Zamboni)、蔡思(Giosi Guella);繼而是葛芷蘭(Graziella De Luca)和齊思(Gis Calliari)和珍妮達 (Ginetta Calliari)兩姐妹;潘娜(Bruna Tomasi) 馬莉蘭(Marilen Holzhauser)和艾樂達(Aletta Salizzoni);還有華樂(Vale Ronchetti)和安姬樂拉(Angelella Ronchetti)兩姐妹……。她們毅然跟隨盧嘉勒,雖然那時普世博愛運動的聖召道路還不太明確,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盧嘉勒『絕對徹底地落實福音的生活』。

那幾個月內,戰火也波及特倫托。遍地殘垣敗瓦,死傷無數。盧嘉勒和她這些新的同伴慣例相約每次防空警報響起,一起跑到特定的防空洞內會合。自從她們經歷到那個如同雷電閃擊的意念,令她們明白到要把天主是愛放在她們年輕的生命中的核心,她們熱切渴求經常走在一起,去發現以日新又新的方式去當基督徒;實踐福音的話。其後,盧嘉勒分享說:「每個際遇都深深打動我們,天主藉著這些情況很清晰地教導我們,一切都是虛幻中的虛幻,一切都會消逝。不過,同時天主在我們所有人心中放置一個問題,也提供了答案:『是否有一個理想是不會過去的,任何炸彈都不能摧毀它,並且我們可以為這理想而付出我們的一切?』對!答案是天主!於是,我們決定把祂作為我們生命的理想。」

1944年5月份,在藍德雅的家幽暗的地窖内,盧嘉勒和這群特倫托的女青年在燭光下一起閲讀福音(leggono il Vangelo),已成了她們的習慣了。她們隨意翻開福音,正巧是耶穌臨終前的禱告:「父啊!願眾人合而為一。」(Padre, che tutti siano una cosa sola) (若17:21)這是福音非凡獨特和意義深遠的一段,即耶穌的遺囑。在歷代基督信徒中,有許多釋經學者和神學家都研究過,然而,在那段時期,似乎有點被人 忽略了,因爲對大多數的人來説,這一段比較玄妙神秘。加上『團結合一』這個詞彙已經納用在共產主義的術語中,在某種意義上猶如成了他們的專利。盧嘉勒這樣 記述:「但在福音中所記載的那些話似乎一一被照亮,更在我們内心帶來一份信念,就是我們正是為『那篇』福音而誕生。隨後,1946年的聖誕節,我們這群女青年選了一句座右銘:『或是合一,或是死亡』!」

其實幾個月前,即1944年1月24日,一位神父問盧嘉勒和她的同伴:「你們知道什麽是耶穌最深切的痛苦嗎?」這些女青年便按照當時一般基督徒的想法回答:「耶穌在山園祈禱那一刻所經歷的痛苦!」神父卻回答:「不!耶穌受苦最深是當祂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什麼捨棄了我?』」這句話深深觸動著她們。神父離開後,盧嘉勒馬上對她的同伴說:「我們只有一個生命,我們要盡一切可能善渡一生!既然耶穌最深切的痛苦就是被天父所捨棄,我們 就跟隨被捨棄的耶穌。」從那一刻起,為盧嘉勒而言,被捨棄的耶穌是畢生獨一無二的淨配。

與此同時,戰爭令人沒有喘息的機會。這些女青年大部份的家人紛紛逃難到山區。然而,她們決定留在特倫托,一些由於工作或學業的緣故,其他人如盧嘉勒,是因爲不願意抛棄這些剛開始聚合的人群。起初,盧嘉勒寄居在一位熟人卡美拉(Carmela)的家中。同年9月份,她在特倫托市近郊區嘉佈遣廣場2號找到一套房子,與她部份的新同伴一起居住,先是藍德雅,其後逐步其他女青年也搬進去。就這樣誕生了第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focolare),一個簡樸的兩居室,位於嘉佈遣修會教堂下方,綠樹成蔭的小廣場邊上。她們稱這個家為『愛心小屋』或更簡單稱為『小屋』(la casetta)。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