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與美的交談

 
藝術評論家馬里奧•達爾貝洛(Mario Dal Bello)在意大利烏迪納(Udine)借助歐洲的幾幅世界名畫來研究合一的靈修。

記者兼藝術評論家馬里奧·達爾貝洛(Mario Dal Bello)利用一條有趣的路徑,來解釋普世博愛運動靈修(Focolare Spirituality)的幾個重大要點及其創始人盧嘉勒( Chiara Lubich)的思想。他在『有關藝術與美的交談』( Dialogue on Art & Beauty)一文中,探究了一系列的歐洲名畫,來描述合一的理想 ,達爾貝洛說:「這門藝術和合一靈修之間有一種既牢固又廣泛的聯繫。因此,盧嘉勒在欣賞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聖母憐子像》(Pieta)時,祈求天主派遣有聖德的藝術家到世界上來絕非偶然。如果沒有愛的滿全,沒有傳達天主——祂是愛(God who is Love)——的美的話,何來成聖呢?」此次交談活動由烏迪納(Udine)市舉辦,以紀念運動誕辰70周年及盧嘉勒回歸天鄉6周年。此文是對盧嘉勒所說的一句話的反思:「美是和諧,而和諧是最高的合一。」

「很多人尋求對藝術的詮釋,但這是一個徒勞的舉動,」以解讀藝術為生的達爾貝洛承認說:「藝術就像聖神一樣,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無端地吸引着我們,就像戀愛一樣。」因此,達爾貝洛開始從埃爾·格列柯(El Greco)的一幅《基督》像說起:「人從自己心愛的人的目光裡,完全能夠看到天主聖顏。」這種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天主,並抓住這份愛,就是盧嘉勒靈修的要點之一。

正如達爾貝洛所指出:如果《善牧》——其實是《美麗的牧人》「愛他的羊群,那麼,我們也必須愛自己的近人。拉韋納(Ravenna)加拉·普拉其帝亞墓(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裡的宏偉馬賽克正說明了這一點。這幅馬賽克描繪了基督身邊圍繞著羊群。祂已經復活了,身穿耀眼長袍。一根手指指向手裡所持的鑲有珠寶的十字架,那正是復活的標記。」

 由於這份互愛,哪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耶穌之名聚在一起,那裡就有祂的臨在(Jesus is present)。這一點在倫勃朗(Rembrandt)的《厄瑪烏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中有所體現:「耶穌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至於在擘餅之前,別人甚至一直沒有認出來。」這是給團體內帶來改變的臨在的標記。另外,這幅畫與拉斐爾(Raphael)的《顯聖容》(Transfiguration)有所區別;拉斐爾作品中,「上層部份,有耶穌、梅瑟和厄里亞穿著色彩明麗的長袍,而在底層部份,留給宗徒們的是困惑茫然,那裡籠罩著一片黑暗。」

為了說明在十字架上被捨棄的耶穌(Jesus forsaken)——盧嘉勒靈修的另一個方面——達爾貝洛研究了達利(Dali)的《十字架苦刑》(The Crucifixion):「仰視基督:祂的身體似乎為人類而扭曲了,並吸引眾人歸向祂。重要的是我們看不到祂的臉,因為我們眾人都是祂的臉。」

 另外,還出現了另一個關鍵人物——但只有專家看得到——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Final Judgment),達爾貝洛說:「若果你仔細看的話,瑪利亞( Mary)正看著一位天使用一串玫瑰念珠,提撥得救的靈魂。瑪利亞好像是提攜基督徒進入天堂的人,而事實上,普世博愛運動也被稱為瑪利亞事業(Work of Mary)。」

 最後,還有振和胡伯特·凡·艾克(Jan and Hubert Van Heyck)的《朝拜奧秘的羔羊》(The Adoration of the Mystical Lamb),一個現世的城市代表了《默示錄》(Revelation)中天上耶路撒冷,聯同整個教會聚集在羔羊周圍的情形,讓人想起普世博愛運動的承諾:運動被召將此承諾,帶給運動成員所處的當地團體中。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