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瑪利追憶盧嘉勒

 
在盧嘉勒(Chiara Lubich)逝世九週年之際,普世博愛運動現任會長接受梵蒂岡電台專訪,追憶她的事蹟。如果交談是愛的表現,那麼它就能建立一個和平的社會。全文如下。

ChiaraLubich_Dialogue普世博愛運動創始人盧嘉勒經歷了長期的疾病,於2008年3月14日病逝於羅卡帕,享年88歲。在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所發的弔唁電文中,這樣提到:「她不斷地致力在教會中推動基督信仰合一對話以及全人類的手足情誼」。-¬同時他更感謝天主,「使他見證到這位奉獻一生並聆聽現今人類需求的生命」。他並表示,「盼望所有認識她以及跟隨她腳步的人們,應保持使這神恩的火焰持續燃燒」。

盧嘉勒的神恩聚焦在人類大家庭的合一。若非建立在上主以父親對孩子的愛,以及耶穌的聖言「願眾人合而為一」這份堅定信仰基礎之上,這一切將只是一個夢想。正如傅瑪利(Maria Voce)對馬索蒂(Adriana Masotti)所說的,這個神恩在當今世界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

傅瑪利:的確如此。比起盧嘉勒首度宣告這個神恩時,它於現今幾乎有更多可以告訴世人的。當時,確實有戰爭所帶來的悲劇以及許多痛苦的情況,然而卻沒有那麼多在現今世界裡似乎正不斷蔓延開來的分裂問題。這個分裂向天主賜給盧嘉勒的合一神恩所帶來的生活模式提出吶喊。我們已發現它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問:關於盧嘉勒的其中一個定義是一位「交談的女性」,而交談是現今許多地方都在談論的議題。然而,人們不常交談或不知道如何交談。對盧嘉勒來說,交談意味甚麼,以及普世博愛運動是如何實踐交談呢?

傅瑪利:對盧嘉勒來說,交談是一種生活模式,這意味著她對每一個相遇的人都看待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盧嘉勒並不是要交談,她是想要去愛每一個兄弟姊妹;這也是為什麼她是如此地喜愛與人相遇。她與人分享自己的心靈,而那些兄弟姊妹們也自然地以同樣的開放態度去回應她。交談就這樣開始了。在今日我們也是這樣去做;我們嘗試以這種態度去面對所有與我們相遇的人。我們盡量如同盧嘉勒那樣,總是開放的,除非為了建立一份更豐富的相遇,我們不去分別彼此任何形式的差異與獨特性,因為這是一個與兄弟或姊妹的會面,無論他們的種族或宗教信仰、社會背景或年齡如何,他們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東西。

問:那麼,普世博愛運動已經認同交談是解決現今世界許多衝突的最好工具。

傅瑪利:這是當然的!沒有其他的途徑了,為什麼?因為交談是愛,它能真正改變世界現況。它能將和平帶到戰爭的地區。

問:在盧嘉勒初期的神修經驗中,她已經強烈地意識到人類對苦難的呼喊,並決定親自承擔這份痛苦。盧嘉勒所創建的「運動」,對現今世界上正在經歷的許多分歧能做些甚麼?

傅瑪利:「運動」希望擁有與盧嘉勒相同的信念,這是基於對被捨棄耶穌的吶喊的信念。盧嘉勒當然明白那份呼喊就是天主子受苦最深的時刻,也是祂愛世人最深的時刻。正是因為祂愛我們至極,在那一刻,祂重建了神與人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破碎的關係。因此,再也沒有比通過痛苦更能達致合一的途徑。然而,這痛苦充滿了愛,因為它是將自己的生命給予他人的一部份。今日世界上許多的痛苦,不論是在個人層面或是社會、人民或國家層面,「運動」嘗試著在他們當中去認出祂的面容,從他們身上看到死亡的主。但祂也是復活起來的主,因此祂能夠跨越所有這些痛苦。

問:這已轉化為許多實際的行動……

傅瑪利:正是這樣,也許從一個家庭簡單的愛的行動開始,他們看到另一個家庭經歷一個類似的困難情況,於是他們分擔了這個有殘疾子女家庭的困難。這樣就在許多家庭之間建立起一個團結的網絡,並且當地的鎮議會也參與進來。他們意識到透過去愛那受苦的被捨棄耶穌的面容,事情轉變了。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無論我們在哪裡,或在有戰爭的地方,「運動」的成員試圖去愛自己的朋友,同時也愛敵人。物品在所有的家庭間分享,不論他們屬於哪一個民族或宗教。我們不斷在許多關係中看到這種改變,我們看到新的社區建立起來,他們彼此連結並不斷擴展。

資料來源:梵諦岡電台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