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媒體與對談:記者受到生命的威脅
菲律賓普世博愛運動的《新城》出版社(New City Press)在菲律賓西部巴拉望(Palawan)發起行動支持當地記者每天為爭取人權冒著生命的危險而奮鬥。
[全部資料]合一是我們的冒險歷程,這個歷程是基於兩個因素:首先是希望達成的目標,但我們卻還未能完全掌握其廣闊的深度;另一個是有賴人們所付出的精力、心志、才智和堅守的信念。
1956年盧嘉勒(Chiara Lubich)創辦新城出版的團隊( “Gruppo editoriale Città Nuova“,),藉此表達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旨在以普世手足情誼的視野來看這個社會,日新又新報導由福音所誕生這個民眾的生活經歷,令世界更合一的理想成爲事實和有形可見。於是環繞這同一的目標在全球設立了22個出版社,37個版本的《新城》雜誌。
《新城》(Città nuova)半月刊是普世博愛運動的雜誌,目的是採用合一的角度來看發生的人事與現象。對於時代的徵兆持有特別敏銳的觸角,《新城》雜誌關注整個天主教會內的共融合一;大公合一運動的動向;各大宗教的交談和與不同信念人士的對談。
新城》雜誌的內容包含著由盧嘉勒所創辦的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精神,又表達對文化、社會與經濟等範疇的見解與建議。
《新人類》(Unità e Carismi)雙月刊於1978年由盧嘉勒創刊,新城出版社發行。30年來藉此表達出普世博愛運動的文化,發表有關所有人文學科深入的研究結果。
此期刊主要發表『天父學院』的研究,『天父學院』是盧嘉勒首先創立的一個國際性的研究中心,她召集不同學問的學者,加深探究包含在合一神恩的文化。《新人類》雙月刊又收集來自普世博愛運動內所主辦不同培訓班得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關於天主教會内部的對談;大公合一對談;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各種文化的對談等;另外,又發表藉著合一神恩而孕育的在不同範疇上的新視野,如社會、經濟、政治和各種專業。
《合一與神恩》期刊以專題論文的形式探究靈修上的不同主題,諸如福音的智慧;目前教會散發神恩的光照和已落實的經驗。其中包括教義的文章;歷代聖人聖女的見證和今天男女修會人士的經驗,旨在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一,如男女修會人士之間;信友與司鐸之間;藉此令各異的恩賜和諧協調彼此充實。
《合一與神恩》期刊除了意大利版本外,還有其他七個主要的語言,如法語、英語、波蘭語、葡萄牙語、斯洛文尼亞語、西班牙語、德語等。意大利文的《合一與神恩》期刊只提供訂閱的訂購方式。
《上智(«Sophia )——不同學問的基礎和關聯研究》是上智大學學院每半年出版的期刊,發表學術上的研究成果。期刊以『上智』( “Sophia)命名,意思是智慧,次標題『不同學問的基礎和關聯研究』則更清晰表明期刊的特色與使命,其目的是根據上智學院科研與教育的計畫和方案,通過來自生活體驗的智慧及啟迪,人際關係的溝通與跨學科的對談,探究不同學科的意義與貢獻。
期刊作者所發表的論著範圍甚廣,從聖經神學到系統神學;或從政治哲學到政治經濟學;或從認知論和宇宙觀到邏輯推理和基本數學。
另外,為神職界的神父與修生而設的《新青修生》(«Gen’s»)多種語言雙月期刊,旨在探討合一神恩和由此引發的教會觀。
菲律賓普世博愛運動的《新城》出版社(New City Press)在菲律賓西部巴拉望(Palawan)發起行動支持當地記者每天為爭取人權冒著生命的危險而奮鬥。
[全部資料]生活合一的靈修有什麼含義?美國普世博愛運動《新城》出版一本合著的書,内容介紹普世博愛運動在美國的生活,歷史和精神面貌。該書的兩位作者馬斯提爾斯(Masters)與烏爾曼(Uelmen)就這個問題從生活合一靈修的人的經驗中找到最佳的答案。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令我們進入這個國家的肺腑內。
[全部資料]這句話是皮芝(Alma Pizzi)最後一次在『網一』(NetOne)的聚會公開講話時的標題。這句話概括了這位記者在人文思想和對自己的專業所抱的理念。皮芝於10月25日 (2010) 離世。普世博愛運動網站的許多�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