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神恩,顧名思義它的性質與定義都是集體性,即團體性。推動每個生活合一靈修精神的人,不是單獨地,而是與其他人一起,一同走向天主。

「運動本身的精神促使採用各種的溝通途徑。事實上,運動體現和提倡的靈修精神,非個人化而是共融與集體性。」以上是盧嘉勒在1997年1月5日,接受曼谷一所大學所頒授的大眾傳播榮譽博士學位時所講的話。盧嘉勒在那個場合上,肯定地表示為天主的緣故而充分利用傳媒的重要性,恰恰由於普世博愛運動的每一位成員都被召叫建立合一,因而意識到一份深邃的渴求,體會大家之間強烈的合一。

恰恰以所有的途徑來組成這個家庭。盧嘉勒寫道:「通傳弟兄的消息是一種非常深厚密切的維繫,假如缺乏這類互通消息,我們會看到連靈性生命本身也會衰退。事實上,互通消息是互相鞭策和營造合一的一種因素。」

衆所周知,盧嘉勒在運動初期藉著許多『信箋』與不同的人物或運動内的團體溝通,與所有那些接受這份嶄新靈修精神的人保持即時聯繫,以建立合一。

運動成員所採用的另一種溝通與聯絡的方式就是透過一張通訊單張,內容是從靈修與神學角度解釋福音的一句話,即『生活聖言』。目前每個月的『生活聖言』已翻譯成86種語言與方言,透過印刷、電視和互聯網傳到世界各地千千萬萬人手上。

1952年,運動首次使用磁帶錄音機和稍後一台非專業用的電影攝影機。大家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夠分享每事每物,向普天下在天涯海角的人傳揚手足情誼的理想。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對此深有體會,在1956年的瑪利亞之城,產生一個意念,創辦一份期刊,用來聯繫所有隸屬於運動的成員,並且成為對外傳揚這份嶄新靈修精神的播音筒。創刊號是採用酒精油印的方式印製而成,共70份,第二期已達160份。目前,新城雜誌在世界各地以22種語言,共34個版本發行。

1959年,第一次出版盧嘉勒的著作《默想》一書,於是成立了與期刊相關的出版社。隨後相繼推出其他出版刊物,專門為隸屬於運動的不同分支與部門而提供。此外,還成立了多個視聽中心和互聯網網站。

1980年,運動內開始定期的電話連線會議,同樣目前維持定期每兩個月舉行一次,以互聯網直接聯繫五大洲上各大城市運動的團體,匯報運動在全球的近況,確實是深厚合一的時刻,讓遍佈全球運動的大家庭能分享快樂,分擔痛苦,並一起致力實現共同的理想。

由運動主辦的大型活動,例如新青節或家庭節等,都透過人造衛星傳播到世界各地,供千萬人一同參與。

生活見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