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之城顧名思義就是「瑪利亞的城市」,也是普世博愛團體一年一度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成年人、小孩、青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不同階層,藉着福着普世性的精神,走在一起生活幾天,如同一個手足之情的「試驗場」。
這種別有一番滋味的體驗在世界各地重複的發生。參加者都是按着不同宗教與文化中所蘊含那條「金科玉律」的精神生活,即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或者用正面的方式表達:「你願意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幾天的集體生活令人們體驗到這種普世手足之情也可以活現在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中,別人就是白白送給你的一份禮物,要彼此感恩,互相聆聽。
瑪利亞之城的源流
歐洲各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生疲憊,需要休養生息,以彌補戰後各方面的創傷。剛誕生的普世博愛團體的成員,大部份是青年、家庭、工人、學者,甚至政治家……每逢夏日都跑到意大利北部特倫托山周邊一起休假,以抖擻精神,舒展身心。
於是形成了一個用愛更新了的社會藍圖。意大利人與南蒂羅爾人;法國人與德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都一筆勾銷。早期瑪利亞之城譜寫的一首歌,正表達了這種手足情誼:「電車職工、學生與醫生、藥劑師與議員,都紛紛來到瑪利亞之城,再沒有等級之分,和睦共處。」這份欣悅的氣息和另有一番滋味的體驗,直到今天在全球各地重現。
普世博愛團體的國際性特色就這樣一觸即發,傳遍整個意大利,1952年更到達歐洲其他國家;1958年進入東歐。1959那年,超過一萬人曾參加在特倫托山區普米埃羅鎮舉行的瑪利亞之城,他們代表着不同大洲的二十七個國家。1960年,在瑞士費賴堡舉行瑪利亞之城,盧嘉勒向來自不同國藉卻願意民族團結的參加者建議:「愛別人的國家如同自己的!」就是按福音愛的法規來處理國與國的關係。
時至今日,每年全球五大洲各地都紛紛舉辦瑪利亞之城。
從早期瑪利亞之城作模範,今天在世界20多個地方也興建了自己的「永久性的瑪利亞之城」(又稱為福音小城) ,按各地文化與風俗而發展起來。首座福音小城於1964年在意大利盧比亞諾落成。

生活見證

敘利亞重獲和平是可能的

敘利亞重獲和平是可能的

2

國際明愛機構發起了一場巨大的宣傳活動,得到教宗方濟各本人的支持。5年之後,230個普世博愛運動團體的成員也在敘利亞(Syria)阿爾貝塔(Al Btar)號召生活瑪利亞之城的經驗。一個和平的綠洲重新開始了。#PeacePossible4Syria

[全部資料]

文章

來自瑪利亞之城的信

1
來自瑪利亞之城的信

世界各地正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特點舉辦普世博愛運動傳統夏季集會——瑪利亞之城,正如從我們所收到的許多訊息中看到。在此我們分享其中的一部份。

[全部資料]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