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我正和一個流落街頭的人一起,他從前是個記者和詩人。在交談中,他問我:「你在街上跟我們混在一起為的是什麼?」我告訴他,我每個主日在主教座堂舉行彌撒,但當我走出教堂時,總會遇見七八十個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人,我覺得這為我是個很大的矛盾。我怎麼可以安心回家呢?
我的房子在弗路里厄諾普利斯(Florianópolis)的小山上。那裡條件狀況極差的房子愈來愈多。我的房子很簡單,也沒有鎖。整天都有人進進出出,來喝杯咖啡,或吃點東西。我們不斷地往桌上添加盤子,因為門永遠敞開,意思是我們向鄰里社區開放。總有一個地方可容納敲門的人。這就是令我常常記住,聖體『永不關閉』的一個方式,永不!祂一天24小時『任由我們支配』。

我做彌撒用的聖體盤上刻有一句話,是我晉鐸時的福音金句:「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一直到這段最後,「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所以,每次把聖體放在聖體盤上時,我都會看到這些話,它們幫助我不浪費時光。一天,附近一位女士問我:「“爾遜神父,你知道耶穌為什麼願意留在聖體中嗎?因為這樣人們就不會感到孤獨,成為孤兒。」
聖體是人類最大的呼喊。聖體聖桌和社會正義餐桌,雙方之間沒有罅隙。我們用姿態、雙臂、組織方式,來擴展耶穌在聖體中的事實,我們給世界一個分享和支援的信號。

為了幫助搭建橋樑,我們決定開放城市正中心的一座未經使用的教堂,從而興起一個大型本地團體,其中有知識份子、中產階層人士、企業家,他們以各種形式投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我們每週六、周日在那裡舉行彌撒。我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在城市邊緣和中心之間創造出一個相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