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一個關注周遭人群需要的經驗,比比皆是,因為戰爭後遺留下不少的慘況。
哥莉雅說:「一天,一位神父請我們探訪一個堂區,車程約四小時。神父給我解釋探訪的原因是部族內部起了紛爭。我們可以去幫忙調停和解。他更提議我們分享我們致力實踐福音的經驗,因而產生和平與合一,尤其是我們寬恕的見証,甚至透過福音精神的『愛的藝術』如何克服我們之間的分歧。這次聚會吸引當地的青年。我們一起閱讀生活聖言,也分享我們已實踐了的經驗。開放地分享心靈,還有唱歌、遊戲、話劇……等。他們也開始分享,並表示願意率先進行修和。

伊班達(Ibanda)位於烏干達西部。多年來,已有一群人按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生活。他們主要是先改變自己,為能改變周遭的環境。他們的一個經驗是發生在監獄。撒拉·馬子高(Sara Matziko)分享:「我們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看法,我們的態度,尤其是對囚犯負面的情緒。」她又說:「福音的那句話:『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瑪7:12)推動我們到監獄去,與他們一起祈禱。我們發覺他們中某些人多年來沒有領聖事。我們團體的神父與我們一起去給他們進行這些重要的服務。」
漸漸地,他們也贏取到親戚對囚犯冷淡的態度,並建立起一份友誼,與他們一起去探望囚犯。其中一次探望中,他們認識了一位青年,叫安博祖。他被判監後,希望繼續升學。撒拉又說:「我們幫他完成學業。」
最後撒拉說:「我們努力每天實踐生活聖言,大大改善了我們團體之間的關係。幫助我們一起生活的那位神父也開始在其他堂區推行。我們中有幾位有幸能參加在肯尼亞皮爾魯福音小城舉辦的共融經濟的國際性會議(2015年5月27至31日)。現在他們幫助我們推行這些計劃。」
來自烏干達的消息:重建國家
按福音精神的社會生活來培育的團體,懂得開放自己去回應許多同胞的需要。以下是烏干達古魯(Gulu)和伊班達(Ibanda)兩個城市的團體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