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舉行了「具影響力」的經濟『峰會』
1全球富名聲的經濟學權威圍繞教宗,聚首一堂,目標是迫切挽救把人當作「廢物」的趨勢。共融經濟從中組織起這項工作。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初期的女核心成員都清楚認識到,天主透過生命的際遇,包括痛苦的情況來顯示祂的愛。那時她們在戰爭炮火下,隨時有生命危險,但她們卻有一個心願,就是能夠被埋葬在同一個墳墓中,墓碑上寫著:『我們相信了愛』!她們清晰知覺到天主愛著她們,令她們有能力隨時準備彼此為對方而付出性命,所以理所當然的結果,就是也分享一切財物,每份心願與夢想;分擔每份憂困與恐懼。
盧嘉勒其中一位初期同伴蔡思(Giosi Guella)分享盧嘉勒與她初期同伴一起生活的情況:「儘管在嘉佈遣廣場2號(第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家徒四壁,但同時為我們和為其他人卻擁有一切所需。我們一無所有是很自然合理的,因爲如果還有些什麽,總會拿去給予有需要的人。我們把工資放在一起,共同使用。」甚至工作;管理團體的財政;學習;教學;清潔等都是一種服務,成為具體愛近人的機會。服務成為第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周圍形成的那個團體的生活準則。令我們想起初期的基督徒「都是一心一意,……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參閱宗4:32-35)
凡生活『合一神恩』的人,都以某種形式,猶如心靈共融的自然結果,習慣把自己的財物拿出來共用。某些人給予一切,某些人付出部份;也有人拿出盈餘。從這份共融中產生一個廣泛和影響深遠的計畫,既有理論性的層面,也有實際的行動,那就是『共融經濟』,它是基於對人的整體觀與爲人服務的精神而衍生的成熟表現。
目前,全球已有上百的企業家採用共融經濟的原則來經營,確信在工作中能提升人的尊嚴,並努力不懈地追求正義,日復日地維護法紀。
盧嘉勒這樣描述:「基督徒社會性教義的大憲章是由聖母的《讚主曲》開始:『祂從高座上推下有權勢者,卻舉揚卑微貧窮的人;祂曾使饑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路1:52-53)福音裡存在最高尚和勢不可擋的革新。也許這是天主的計畫,同樣在這個努力尋求解決各式各樣社會問題的時代,聖母給我們所有基督徒一臂之力去建設、鞏固、豎立一個新的社會,並向世界展示出來,成爲《讚主曲》強而有力的迴響。」
節錄自盧嘉勒《靈修著作》第一冊,新城出版社,羅馬1978年,第240頁
全球富名聲的經濟學權威圍繞教宗,聚首一堂,目標是迫切挽救把人當作「廢物」的趨勢。共融經濟從中組織起這項工作。
[全部資料]我們為您刊登有關聯合國意大利地區資訊中心 (UNRIC) 訪問路易吉諾.布魯尼教授(Professor Luigino Bruni)的片段內容。布魯尼是「共融經濟」計劃的統籌。
[全部資料]2月8日至9日,意大利盧比亞諾福音小城在城中發起和衷共濟的舉措,重演普世博愛運動初期的一個習以為常的行動,仿效初期基督徒團體。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