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曼鎮的艾絲德樂的經歷
艾絲德樂(Estelle)是一位醫療界的社會工作者。她決定投身參加『非洲手足情』(Fraternity with Africa)的計畫。之前,她獲得了這項計畫所發的獎學金,而現在,她利用時間、奉獻精神和專業經驗予以回報。
[全部資料]strong>感到被天主所愛的那份喜樂是無法隱藏的,而且發現到生命的種種際遇都是由同一條金線所牽引著,編織起由每一個人組合而成的人類整体的大拼圖。確實是一份真正的喜樂,可以從人們的目光、面容、行為上發現到,這份喜樂深深紮根在心底,釋放埋藏著的潛能,不得不馬上化爲行動。這份喜樂富有感染力,令人感到自由,並且有助於去明白生命的際遇。
凡運動所到之處,無論在小組分享中,又或者在運動所舉辦的公開聚會裏,人人所分享的都環繞著被天主所愛,並以愛還愛的經歷。它是內心的一股推動力,從目前一刻各自的生活環境裏開始,建立普世手足情誼,在家中、學校、工作、甚至在醫院的病床上。這種從個人和團體中自然散發出的動力,例如在非洲帶出福音和合一神恩深層本地化的效應,同樣也發生在其他每個國家和大洲上。
以下是盧嘉勒的一篇著作,她強調這個時代被召叫生活合一。
「……假如實踐合一,很快就能在社會中明顯地反映出來。其中一個效果是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必定會互相尊敬,這是不尋常的事情!事實上,民族之間劃清界限,水火不容已是司空見慣;害怕對方勢力擴張;挺多相互聯盟,其目的只是爲了謀求一己的利益,卻很難以純粹為愛其他民族作爲動機,因為一般人的道德標準還沒有達到這種崇高的境界。然而,假如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發展基督奧體的生活,實實在在去愛他們的近人如同自己,無分黑人、白人、黃種人、或任何膚色人種,就會很容易在國與國之間引進這種守則。將會出現一種新的景象,因為愛或找到同樣愛的回應,或以愛熏陶而成為相似。這樣,民族之間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各展所長並相互交流,充實人人。那麼,確實能够在不同的差異中團結合一。在世上將產生新的子民,雖為凡夫俗子,卻滿全天上的法律,堪稱為『天主的子民』!」
節錄自盧嘉勒《靈修著作》第一冊,新城出版社,羅馬,1978年,第158頁
艾絲德樂(Estelle)是一位醫療界的社會工作者。她決定投身參加『非洲手足情』(Fraternity with Africa)的計畫。之前,她獲得了這項計畫所發的獎學金,而現在,她利用時間、奉獻精神和專業經驗予以回報。
[全部資料]67個來自敘利亞全國的青年舉行的一場週末活動,之後大馬士革普世博愛運動的穆拉德和莉娜寫道:「儘管戰爭肆虐,但仍充滿了生命力。」要為和平的恩賜而不斷祈禱。
[全部資料]Amidst everything that crumbles, a community continues to believe in love and to support each other.
[全部資料]沿著世界上最危險的邊境,以和平之名舉行一場全球接力賽。
[全部資料]印尼的一場音樂會;印度各城市的社會服務;巴基斯坦、印度、臺灣和菲律賓的為合一奔跑;黎巴嫩的環保活動;敘利亞青年的訊息……這些都是2016合一世界周在亞洲大陸的部分活動。
[全部資料]我們現正在舉行第20屆合一世界周,深化文化交匯的主題。最近在遭到毀滅性地震的重創下,厄瓜多爾舉國上下仍致力於發現那些還秉承著在他處已被遺忘土著文化的價值,直指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