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敕令的1700年後
每天瑣碎的生活片段教導我們要主動率先去幫助別人,即使是困難,正如十月份的生活聖言所提醒的。
[全部資料]strong>感到被天主所愛的那份喜樂是無法隱藏的,而且發現到生命的種種際遇都是由同一條金線所牽引著,編織起由每一個人組合而成的人類整体的大拼圖。確實是一份真正的喜樂,可以從人們的目光、面容、行為上發現到,這份喜樂深深紮根在心底,釋放埋藏著的潛能,不得不馬上化爲行動。這份喜樂富有感染力,令人感到自由,並且有助於去明白生命的際遇。
凡運動所到之處,無論在小組分享中,又或者在運動所舉辦的公開聚會裏,人人所分享的都環繞著被天主所愛,並以愛還愛的經歷。它是內心的一股推動力,從目前一刻各自的生活環境裏開始,建立普世手足情誼,在家中、學校、工作、甚至在醫院的病床上。這種從個人和團體中自然散發出的動力,例如在非洲帶出福音和合一神恩深層本地化的效應,同樣也發生在其他每個國家和大洲上。
以下是盧嘉勒的一篇著作,她強調這個時代被召叫生活合一。
「……假如實踐合一,很快就能在社會中明顯地反映出來。其中一個效果是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必定會互相尊敬,這是不尋常的事情!事實上,民族之間劃清界限,水火不容已是司空見慣;害怕對方勢力擴張;挺多相互聯盟,其目的只是爲了謀求一己的利益,卻很難以純粹為愛其他民族作爲動機,因為一般人的道德標準還沒有達到這種崇高的境界。然而,假如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發展基督奧體的生活,實實在在去愛他們的近人如同自己,無分黑人、白人、黃種人、或任何膚色人種,就會很容易在國與國之間引進這種守則。將會出現一種新的景象,因為愛或找到同樣愛的回應,或以愛熏陶而成為相似。這樣,民族之間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各展所長並相互交流,充實人人。那麼,確實能够在不同的差異中團結合一。在世上將產生新的子民,雖為凡夫俗子,卻滿全天上的法律,堪稱為『天主的子民』!」
節錄自盧嘉勒《靈修著作》第一冊,新城出版社,羅馬,1978年,第158頁
每天瑣碎的生活片段教導我們要主動率先去幫助別人,即使是困難,正如十月份的生活聖言所提醒的。
[全部資料]40位藝人譜寫了18首樂章,為那些因2010年地震而流離失所的居民重建房屋計劃而籌款。
[全部資料]以下三個不同國家的簡短生活見證,都是來自落實了九月份生活聖言的建議,即在真理中具體地去愛。
[全部資料]投入、培養關係,以及以信任為基礎的經濟,是為期兩天的盧比亞諾實驗場期間,民間社團的三條軌跡。此次實驗場的主題為「超越恐懼」。
[全部資料]『為地球而改變-關心人類』的活動,從即將在法國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的視角,促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CIDSE(天主教發展機構網絡)秘書長伯恩德·尼爾斯(Bernd Nills)會見了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與不同機構合作,動員基本的力量。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全球的代表團將相聚羅馬召開年度大會。此次會議承載著戰爭國家的痛苦、難民的悲慘境地,但對和平種子的期盼和希望也在日益增長。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