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若翰的經歷
20歲那年,若翰偶然發現了福音美好的生活。儘管自幼父母分居,但他找到了力量,通過踐行包容的文化,成為所有他所遇到的人的父親。
[全部資料]但生命不可重複,更不能擁有三個,四個生命。也不可能成為千面人,在家庭,工作或堂區,體育運動場所,學校或大學中持有不同的生活態度。
『合一的文化』源自『合一的神恩』,即本著福音的啟迪,引領參與者達致充份實現其人性潛能的境界。這種一致性的生活模式必然地在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中帶來影響。
1968年盧嘉勒這樣寫:「愛就是光,正如光照射著一滴水,會折射出彩虹七個顏色,色彩繽紛。
所有顏色都是一道光,能反映出無限的層次色調。正如彩虹有七個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
耶穌在我們內愛情的生活也具備不同的色彩,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各具特色。」例如:
「愛是共融,帶來共融的結果。
耶穌在我們內,由於是愛,於是產生共融。
愛不會自我封閉,相反必然地從內向外散播。
耶穌是愛,祂在我們內就是散播的愛。
愛能提升心靈。
耶穌在我們內把我們的心靈提升到天主前,即是祈禱生活。
愛可以治癒。
耶穌是我們心靈的愛,我們靈魂的健康。
愛集合人們相聚。
耶穌在我們內,由於是愛而團聚眾心靈。
愛是智慧的泉源。
耶穌在我們內,祂是愛並光照我們。
愛把衆人合而爲一。
耶穌在我們內令我們融合為一。
這些就是我們應該落實的愛的主要七種表達方式。七也代表一個無窮無盡的數字。」
節錄自盧嘉勒《集體靈修——財物共通與見證》1998年新青修生期刊第2期第35—42頁
20歲那年,若翰偶然發現了福音美好的生活。儘管自幼父母分居,但他找到了力量,通過踐行包容的文化,成為所有他所遇到的人的父親。
[全部資料]在波蘭克拉科夫附近的Complex Project是一家建橋和開路的公司。老闆與我們分享參加『共融經濟』計劃的經驗。
[全部資料]芙拉薇雅·塞莉諾律師(Flavia Cerino)住在意大利西西里,從事與移民相關的工作。她是失去家人獨自漂泊的未成年人的守護者。
[全部資料]上智大學學院和普世博愛運動中參與牧靈和傳教活動的分支一起,在教會學的框架內,成立了一個集培育、學習和研究為一體的長期實驗場。
[全部資料]早期女核心之一維多利亞·薩利佐尼(Vittoria Salizzoni),大家親切地叫她「艾莉達」(Aletta),離世回歸天鄉。普世博愛運動滿懷感激之情懷念她。她的一生是完全為了別人而生活。
[全部資料]原住calchaquíes族後裔的婦女從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精神獲得力量克服重男輕女的傳統,成為紡織的企業家,成立Tinku Kamayu合作社(意思是一起團結工作),既能令她們重獲尊嚴,又能重振古老的手工業。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