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2015年合一世界週
以「佈局(纖維)品味、慶節」去發現普世手足之情,這是一年一度在全球舉行的合一世界週的主題。今年聚焦在印度孟買和哥印拜陀舉行。在場的參加者都與尼泊爾的青年一起,支撐着他們因地震而被摧毀的國家和無家可歸的家庭。
[全部資料]印度是一個次大陸的國家,超過一億七千萬人口,不久將來人口將遠遠超過中國。印度在全球大國的經濟上不斷攀升,但同時文盲、貧窮、營養不良的數據相行不悖,雜處各大宗教。印度教徒佔人口百分之八十,基督徒佔少數,只有百分之兩點三。由此可以理解普世博愛運動的對談工作發展蓬勃,恰恰處於各大宗教的氛圍中,尤其是印度教。 1980年普世博愛運動已傳播到印度,目前在孟買(Mumbai)、班加羅爾(Bangalore)、果阿(Goa)和新德里(New Delhi)設有普世博愛運動中心推行各類活動,包括瑪利亞之城;每個月為成年人、家庭和青年而設的聚會。在不同城市已有活躍的組別生活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精神,如瓦塞(Vasai)、浦那(Pune)、潘吉姆(Panjim)、馬爾高(Margao)、瓦斯果(Vasco)、提基(Trichy)等。 不同類別的小型社會工作在普世博愛運動團體的週邊衍生,例如兒童教育;爭取女性的人性尊嚴和透過『遠距離助養計划』幫助有困難的家庭,最著名的包括在印度南部的伊南伐里爾(Ilanthalir)(泰来米尔Tamil語是指栽培)和孟買的乌迪沙(Udisha)(意思是旭日曙光),成立的目的都是給周圍的窮困情況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目前合計幫助大約2400位兒童和家庭,在青年方面,尤其致力推廣傳揚普世手足情誼的價值觀,邀請其他所有宗教的青年參與大型活動,甚至是國際性層面的舉措。2009年具合一青少年特色的超級大會(2009 il Supercongresso)恰恰在印度哥印拜陀(Coimbatore)舉行,把全球的青少年帶到印度去。另外最近(2011年9月在孟買)又切實地舉行小規模的新人類(Umanità Nuova)聚會。其中一位參加者是果阿的醫生發起一個流動診所的服務,名為“Prabhu Prasad”診所,帶動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人員治癒和照顧老人和兒童。
盧嘉勒(Chiara Lubich)曾多次到訪印度,主要是與印度教的弟兄展開對談。她在一個提倡世界和平的宗教會議(Conferenza Mondiale delle Religioni per la Pace)上認識印度教善提阿舒藍(Shanti Ashram.)團體的創辦人阿嵐教授(il Dott. Aram)。2001年在哥印拜陀(Coimbatore)善提·阿舒藍(Shanti Ashram)和薩爾瓦達也(Movimento Sarvodaya)運動給盧嘉勒頒發『維護和平』奬。2003年盧嘉勒應邀再度赴印度,在印度“Somaiya Vidyavihar College di Mumbai”文化中心分享她個人特有合一的聖召與普世手足的情誼。之後又繼續舉行圓桌會議、無數的研討會、會議等彼此交流意見。最近一次是2011年12月。這些對談交流的場合促進建設與印度教團體真正的手足之情,成為一份見證(testimonia),例如瑜伽的導師韋杰雅·巴哈提雅(Vijaya Bhatia)教授在第四屆印度教和基督信仰研討會上就『閱讀、詮釋和生活聖書以實現和平與普世手足之情』的主題發言。 理想的生活可以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上,正如一位孟買女青年的經驗,她甘願為一位有緊急需要的人支付一筆龐大的醫藥費用。當天晚上醫院管理人員給她打電話告訴她計算錯誤,退還給她三百盧布。 實踐福音的經驗反映出不僅可以在個人自己的層面上落實,也可在社會方面。他們可能由於統計數字而惶恐,但他們卻朝著印度聖雄甘地所教導的話而生活,『去改變達到那個你所渴求的世界』。手足情誼的種子日益成長。
以「佈局(纖維)品味、慶節」去發現普世手足之情,這是一年一度在全球舉行的合一世界週的主題。今年聚焦在印度孟買和哥印拜陀舉行。在場的參加者都與尼泊爾的青年一起,支撐着他們因地震而被摧毀的國家和無家可歸的家庭。
[全部資料]4,000 多人死亡,傷亡總數預計將會攀升。數千人受傷,數百萬人受到波及,4月25日的地震重創了這個國家。普世博愛運動加入到祈禱隊伍中,並表示承諾具體援助災難受害人。
[全部資料]2008年3月14日,全世界都在紀念盧嘉勒去世七周年,例如:著名學府內的政治活動和慶典、舉行聖體聖事和整天的集會、藝術表演和文化活動等,都以普世手足情誼的主題為焦點。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