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生活和平」計劃:來自開羅的說話和圖像
1300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of Egyptia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witness their commitment to peace.
[全部資料]不僅西方國家瀕臨文化的危機,其實整個人類正處於過渡時期,步向新的文化範式。合一靈修正勾畫出新的思想理念來回應這個文化危機,有助開拓途徑以邁向革新的文化。
合一神恩的發展過程中,也與文化界的不同範疇和各個領域展開基於互惠的對談,如政治、經濟、藝術、媒體、教育、心理學、社會學、醫學、法律、建築、環境科學、體育等。由運動內相應的國際秘書處和在世界各地逐漸成立的核心小組透過多種途徑推動與文化界對談,如主辦會議、研討會、聚會、座談會、工作坊,又利用各種媒體聯絡溝通,旨在提供豐富的思想、文化的貢獻、甚至具有建設性的生活體驗。
宗旨:文化對談的對象包括任何意識到當前正面對急切挑戰的人士,對談的宗旨是致力在不同領域上闡釋受合一模式啓發而產生的思想和教義。然而,並不表示單一性,相反,是一種多元對話,包括古今的所有思想、理念、觀點,不僅僅為了互相對照,更爲了結出一種具有革新性的『文化成果』。
倡議:來自現代先進社會的訊息,突出層出不窮又日趨複雜的情況,尤其是知識、理念與思想領域日益變得支離破碎。文化界的各個界別之間不僅沒有互動,更互相迴避,擦身而過,甚或發生衝撞,引發社會結構和國際層次上的衝突關係。為此,有急切的需要,推動一種『合一的文化』,提倡正面的價值觀念,能夠以人作為文化關注的核心,即人的全部尊嚴;人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對高超事物的開放態度;如同一個合適的主體,能給與我們的世界一個面貌與一份活力,更符合每個人和各民族的抱負。
源流:與文化的對談要追溯到普世博愛運動初期,並在三個階段中顯示出它們之間的聯繫。盧嘉勒以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地點來象徵這三個階段,並綜合著我們時代社會文化的走向。
1)亞西西:選擇天主。在天主的父愛中選擇祂。在運動初期的幾十年,天主推動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在他們的生活上落實這份愛。
2)巴黎:尋找真理。在第二個階段中,這種特有的生活方式已出現它精確的輪廓,運動的成員感到一股力量催迫他們嘗試在靈修精神與個人和團體兩方面的生活上發掘蘊藏在内的真理和教義。套用方濟各的口吻,『巴黎』是學習的城市,卻源自『亞西西』生活的城市,然而不用擔心,巴黎這個實情絕不可能摧毀亞西西。事實上,近數十年的經驗,證明了真理的光照大大有助於生活,有助於愛的生活。
3)好萊塢:傳播生活積極的一面。我們現在處於第三個階段,我們察覺有必要在生活上不僅顯揚天主的『善』;也不僅在文化中揭露福音的『真』,也要透過各種形式的人類知識表達天主的『美』。於是我們以另一個城市的名字來形容這個階段,就是『好萊塢』,象徵著特別要讓人們認識和參與已存在的文化和相關的研究。當然,這個階段不會殲滅亞西西和巴黎,反之必須三者共存,缺一不可。
獎勵:合一靈修在不同文化的範疇上帶來的影響。最近幾年,不少的天主教大學和其他院校紛紛給盧嘉勒頒贈不同學科的榮譽博士學位。
聯絡方法
『與文化對談中心』(Centro per il dialogo con la Cultura)
意大利羅馬
Via Piave, 15
00046 Grottaferrata (Roma – IT)
電話:39-06-945407
傳真:39-06-9412080
電子郵址:c.inondazioni@focolare.org
1300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of Egyptia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witness their commitment to peace.
[全部資料]在佛羅倫薩附近的福音小城盧比亞諾,首個合作社博範迪企業園的和衷共濟經驗,長期「包裹」互助行動。
[全部資料]南非約翰尼斯堡的扎慈拉寫道:「最近,南非也發生許多紊亂和暴力,侵犯了人性尊嚴……南非人不願意視其他非洲國家為兄弟。真的不明白為何這些暴力火花竟如此的激烈。有必要提倡容忍不同組別和團體的差異。總之,移民人士在恐懼中度日,他們中很多已回歸到自己原籍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紀念盧喜勒(1920-2008)逝世七周年的研討會,主題是:「宗教促進和平」。不少知名人士出席,其中包括印度聖雄甘地的孫女艾拉.甘地(Ela Gandhi)。她曾多次造訪意大利,非常欣賞盧嘉勒的為人和合一靈修的精神,並在她發言講話中,更廣泛地提及。其中,她這樣確定說:「人所共知,甘地盡力去幫助那些失業、缺乏食物、衣服和地方棲身的人,而盧嘉勒卻提出在自由中實行『共融經濟』的概念。彼此互愛照顧,真是最強而有力的話語!」她繼續解釋:「對待他人的是一種慈悲的愛,這種愛能打開人心,伸出雙手去援助那些可憐與窮困的人,包括死亡邊緣的人和改邪歸正的罪犯。」
艾拉.甘地這樣提問:「若我們想到要忠於我們的宗教信仰,那為什麼會出現鬥爭、戰爭、壓迫……人們互相對抗帶來痛苦,難明人們為什麼在世犯罪?」又說:「每個信友團體都肩負責任去糾正和解讀自己宗教上的錯誤,而不會擯棄信仰。」
她又指出:「南美這裡在種族隔離政策的時代,就出現錯誤解讀聖經,我們基督徒的兄弟姊妹走在一起,發表契機文獻,確認:『南非的問題不簡單是個人層面的罪行,而是不公義架構的問題。』因此,她總括說:「今天,我們的國家也體味到暴力的比率很高;瘋狂的行為;憤怒、破壞、窮困、赤貧。有必要重新注意我們Ubuntu(非洲語意思是慈悲),看看我們每個人以哪個方式,在他的生命中引用仁愛、關愛、Bhavana……或其他表示純愛的字,從而幫助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今天比往昔更要付出自己,在人們極之疏離的這個國家,努力連結最遠離的團體,加深和分享和平和合一的訊息,結出已落實福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