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教會運動與新興團體的共融是教會歷史內的一種新景象,然而,已迅速和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源流1998年五旬節

Pentecoste'98, Piazza S.Pietro

1998年5月30日五旬節前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號召教會內的運動和新興團體在羅馬聖伯多祿廣場上相聚,並共同見證。不同運動的創辦人和成員首次共聚一堂,成為歷史性的盛會。每個團體都是天主聖神為回應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而賜給教會和人類特殊神恩的成果。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給這些教會内的新興團體指出它們在教會内的地位,界定他們是教會神恩性層面的重要表現,既是教會本身的組成部份,與教會的聖統制共依互存。

那天,盧嘉勒與其他四位教會新興團體的始創人談論過,包括朱薩尼神父(don Luigi Giussani)、方濟各·亞基魯(Kiko Arguello)和溫立光(Jean Vanier),因為她深知教宗熱切渴望不同運動之間的共融,當天她在若望保祿二世面前承諾,由於天主賦予她合一的神恩,她將竭盡所能,致力在不同運動團體之間建立手足情誼。

普世博愛運動和其他運動團體

自普世博愛運動伊始,盧嘉勒已透過各種不同的途徑與某些重要的神恩性人物接觸,如仁愛十字軍的弗特神父(Leone Veuthey);家庭玫瑰經十字軍創辦人裴頓神父(Patrick Peyton);基督徒家庭運動的韋察士神父(Pedro Richards);援助有需要教會的創辦人斯特坦神父(Werenfried van Straaten);還有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馬丁内斯先生(Salvatore Martinez);綠洲運動的羅唐迪神父(Virginio Rotondi);更美好世界運動的龍巴迪神父(Riccardo Lombardi)。

具體的共融

這些年來,以1998年五旬節那個集會為模式,在世界各地舉行過數以百計的聚會,匯聚超過五百個運動和新興團體,不斷獲得教會主教們的認許與欣賞。
此外還藉着各種其他形式來體現這種共融,例如:彼此代禱;推動共同的計畫,也包括政治性與社會性的層面;以弟兄之情互相款待;參與彼此的慶典和聚會;在自己的刊物中設置專欄刊載有關這份對談的文章或報導。

這樣不斷加強不同運動和新興團體之間的互愛,而這份互愛的關係成爲大家交往的特色。由於這份互愛令大家更懂得發現和欣賞每個教會團體所保存的特有恩賜,甚至能愛其他運動的神恩如同愛自己的一樣。這份愛在今天成為奏效的見證,如同別人給教會初期的基督徒的評語:「看!他們多麼彼此相愛,並隨時準備為對方犧牲性命。」

本篤十六世與教宗方濟各的激勵
1998年那次歷史性聚會之後八年,即2006年五旬節前夕,本篤十六世於羅馬聖伯多祿廣場上再次召開新興團體與運動的大型聚會。同樣,他確信教會這種新氣象是天主聖神賜給教會的上智之恩,以一個奏效的方式面對我們時代的挑戰。

2013年的五旬節,教宗方濟各向在羅馬聚會的無數教會運動團體重申他的信任,鼓勵他們在教會福傳的使命上走向存在的偏遠地區。

2014年11月20至22日,在宗座平信徒委員會主辦第三屆教會團體運動國際會議上,教會給他們指示要達到成熟教會的目標,如何達成?要保存神恩的嶄新之處;尊重人們的資源,恆常深化彼此的共融。

2014年9月,教宗方濟各接見普世博愛運動全體大會的與會者,向他們確切地說:「普世博愛運動今天肩負起整個教會同樣的任務,在福傳的新歷程上以創意與責任付出微小的貢獻。」

新發展

這些年來在不同運動之間的對談進一步放開視野。

2001年10月,盧嘉勒在亞西西與方濟各修會大家庭見面,於是開始與那些源自歷史悠久的神恩的修會團體建立共融。隨後,2002年,在西班牙蒙塞拉特與本篤會的修會團體見面。然後,2010年10月23日,教會團體與修會團體在亞西西首聚一堂。

此外,與其他基督宗派内的運動團體接觸,並加深彼此的認識,建立起手足友愛的關係。

自1999年秋季,開始發展和鞏固與各方的接觸,促成在德國斯圖加特(Stoccarda)分別在2004年5月和2007年舉行兩次大型的活動,稱為『共建歐洲』,務求為渴望建設『歐洲的新精神面貌』做出貢獻,以那份來自福音的光芒照亮共同邁進的路徑。

聯絡方式:

意大利羅馬

Via Frascati, 306
00040 Rocca di Papa (Roma – IT)

電話: +39-06-94798355

傳真: +39-06-94749320

電子郵址: primodialogo@focolare.org

生活見證

文章

«...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