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多瓦(Crdoba):抗議者的心聲與和平的標記
由阿根廷科爾多瓦的警察罷工而引起社會秩序混亂後,當地的合一世界青年走到街上,幫助維持秩序,並緩和緊張的氣氛。
[全部資料]新青運動』。1985年,由新青運動所帶動的『合一世界青年』也正式成立。
一直以來,回應盧嘉勒號召的青年與日俱增,他們一般的年齡從17嵗到30歲,來自五大洲,不同種族、國籍與文化。
這些青年包括不同宗派的基督徒、其他不同宗教的信徒,或甚至沒有信奉任何宗教信仰的青年,但人人都具有建立合一世界的共同意願,令人類更成為唯一的大家庭,並尊重每個人的身份。
他們透過各種可行的途徑促進普世手足情誼,藉此治癒存在於家庭的分裂;代溝的隔閡;社會組別的分歧……等。
他們熱誠積極的行動有目共睹,不但在國際層面上謀求和平,增進手足情誼,也舉行大型公開活動,既有地區性的,又有全球性的,例如,新青節,當中青年們以生活經驗,見證可以以弟兄之情彼此相待。同樣地他們也發起和衷共濟微小的行動,並在日常生活上與他們的近人對談交往,不論是社會的邊緣人士和有需要的人;相熟的或親戚朋友……。總之,以手足之情去接觸每個近人。
他們的生活方式引發起許多具体的行動,包括:龐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即時幫助那些受天災或戰爭打擊的國家與民族;或無數點點滴滴的手足情誼行動,這些青年致力在本地區推行持續性的行動,幫助最有需要的人,如街童或無家可歸者;獨居老人、囚犯或移民。他們各出奇謀務求治癒社會上的創傷。
他們也會聯絡其他團體合辦活動,尤其是合一世界週,每年選定在同一週內舉行,全球各地的合一世界青年都在自己的國家發起各類行動,旨在引起大眾輿論,一起見證建立合一世界的可能性,令人類日益成為一個大家庭。自1996年起,合一世界週每年舉行一次,向各城市和社會機構提出一項建議,旨在各個層面上促進合一與和平。合一世界週由青年發動,歡迎所有受同一精神與目標鼓舞的人參加。
這種文化的浪潮,逐步滲透到青年當中,他們必須面對無數由相對主義和個人主義帶來的困難。
合一世界青年為普世手足之情而生活,不僅僅在團體的層面上,首先是由個人做起。
於是,他們中身為基督徒的,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來強化以耶穌作為芳表的選擇,以福音為生活的指標。至於屬於其他宗教的青年,他們也接納合一世界的理念,不斷獲得激勵忠於自己的信仰,使之落實在生活上。沒有任何宗教信念的青年,又認同『金科玉律』,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原則,突出人性最崇高的價值觀。
這些青年深知他們所確信的合一理念,並為此而付出,不僅是一個人性的抱負,而是天主在人類身上的計劃:「願眾人合而為一!」(若17:21)
聯絡方法:
『合一世界青年』秘書署
Via di Frascati 306
00040 Rocca di Papa (Roma) IT
Tel. + 39 06 9479 8217
Email: sgmu@focolare.org
Sito Web: www.y4uw.org
新青節 (可連線)
新青節在新青運動發展的進程上代表著重大意義的階段。這個大型的國際性活動陪伴合一世界青年運動的誕生與成長。讓外界認識到全球有成千上萬來自不同地方與背景的青年為普世手足情誼而生活。
1973年,在盧比亞諾(佛羅倫薩)舉行首屆新青節。8000位青年參加。
1975年,在羅馬帕拉爾歐體育館上空無一席,青年們獲保祿六世接見,頒賜宗座遐福。從那次起,每五年舉行一次新青節,預約所有青年。
1980年,正處在國際上冷戰的高潮,4萬位青年齊集在費拉明尼奧體育館見證合一世界是可能的。
1985年,在帕拉爾歐體育館正式誕生合一世界青年運動,其實1983年盧嘉勒已預告它的誕生。
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東歐的青年終於能夠出席新青節,大家驚喜地得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歡迎,他為東歐人民的新生活作出了莫大的貢獻。
1995年,透過人造衛星,互聯網等把這個大型活動轉播到世界各地。
2000年,在羅馬舉行的新青節成為世界青年日的其中一個節目,在那個場合上見證了許多具有聖德的合一世界青年,他們已返回天鄉,其中一位就是白嘉勒( Chiara “Luce” Badano),並在2010年9月5日被宣佈為真福。
2012年:在馳名『橋城』的布達佩斯作舞台,舉行了上屆的新青節。來自五大洲,104個國家的青年代表參加,其中包括了250位中東地區的青年。許多隸屬於不同教派的基督徒;還有百多位是信奉其他的宗教,當然,在場的也有不少沒有特定信仰的青年。
註:新青(新一代的青年)是合一世界青年的主要倡導者,他們徹底地致力生活合一靈修。
由阿根廷科爾多瓦的警察罷工而引起社會秩序混亂後,當地的合一世界青年走到街上,幫助維持秩序,並緩和緊張的氣氛。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的合一世界青年及其合一世界計畫首次參加於2013年10月29-3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八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論壇(8th UNESCO Youth Forum)。來自150個國家500位青年出席了由他們組織的為了他們而主辦的工作坊;1999年起,這些青年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此論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UNESCO General Conference)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在聯合國組織和其它組織與及公共機構的青年,在工作領域中創造協同效應。
第八屆論壇的主題為:『青年與社會融合:公民參與;對話與技能發展』;這個主題通過對2500青年進行網上調查後選出。論壇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青年制定的2014-2021年操作策略。2013年11月5-20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他們向195個成員國遞交正式議案。此外,青年還選擇了15 項行動計畫——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五大『區域』的IED——形成了聯合國青年論壇的會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在11個國家的委員會,在過去的幾個月來與合一世界計畫接觸,都贊同有必要進行相互的認識,加強合作。來自香港的斯特拉(Stella)、法國的安妮·塞西爾(Anne Cecile)、阿根廷的祖華金(Joaquin)是合一世界青年(新人類運動[NGO]的青年組)代表團成員,他們在開展合一世界計畫的推動下出席此次論壇。合一世界計畫於去年在匈牙利的新青節期間發起,宗旨是在各種環境中促進普世手足情誼。
合一世界青年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介紹了一次『革命』:令青年的志願者也願意加入到論壇的組織工作。通過工作組和全體大會所實施的工作具有交流經驗和良好的踐行方法的特徵。大會所接受的議案中,有一份是來自合一世界青年的,祖華金說:「促進國際整合的機會,是生活友愛的成果」。
大會主席凱特琳·博焦伊(Katalin Bogyay)作了閉幕演講,她曾在布達佩斯的新青節上就被稱為Ubuntu(我們在,故我在)的傳統非洲教義發言。合一世界青年計畫的下一次會議將於5月1日在奈洛比(Nairobi)舉行,主題為:『與非洲共享』。斯特拉接著說:「這些話在我們內產生特別的共鳴」,因為「這樣的場合讓我們看到,這裡也有通向合一世界道路。雖然彼此各不相同,是的,但都全力以赴共同解決問題,就像一個大家庭。」
Recommend on FacebookTweet about itTell a friend
420位青年與成年人;基督徒與回教徒,還有信奉民間信仰的人,相聚一起學習手足之情與和平。這次首屆青年節藉對談克服多樣性的差別。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