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致力參與社會的途徑
在馬尼拉市政府選舉前夕,在一個堂區主辦了個培育市民的座談會,2000人參加。
[全部資料]
一方面很難估計透過不同的媒體而接觸到合一理想的人數。另一方面,確實多年來,在那些直接參與的活躍成員周邊,逐漸發展起廣泛傳播的群衆運動。就此盧嘉勒這樣解釋:「……由於運動的每位成員和每個組別都有一股動力,透過生活來傳播生活,因此,我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在比較活躍的成員的周邊凝聚起一大群人特別被他們的見證所吸引。」於是,在已婚的核心成員的周邊誕生了新家庭運動;在男女志願成員周邊展開了新人類運動;在男女新青旁邊產生無數合一世界青年和合一青少年。屬於普世博愛運動成員的教區神父興起了更廣泛的神父運動;在堂區與教區的生活形成了堂區運動和教區運動,都是由普世博愛運動不同分支的成員所推動,包括神父、修生、修會人士、平信徒等。修會人士得到合一理想的陶成於是誕生了男修會人士的運動和女修會人士的運動,與及修會新青,他們是修會年輕的一代修生和修女。
盧嘉勒在1979年寫下:「附屬成員是瑪利亜事業内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他們大約有兩百萬人,儘管沒有特定的聖召,他們努力在自己的環境實現合一的理想。他們分享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和宗旨,並參與其活動。最後,還有愛護運動的支持者,他們對運動或只是對它的某些方面表示讚賞和喜愛,並以祈禱和各種援助予以支持。
普世博愛運動這個遍布世界的『民族』已越過天主教教會的邊界,也看到來自其他基督教教會和教會團體的基督徒;其他宗教信徒和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加入運動的團體中。他們個別地加入運動的行列,共享其宗旨和精神,並忠於各自的教會、信仰和良知。
盧嘉勒運用一個比喻有效地形容這個多元組合的『民族』,就是許多中世紀教堂内的景象,聖母瑪利亞以她的斗篷「覆蓋與保護那些堡壘和教堂;工匠坊和隱修士、主教和家庭主婦、富有的與貧窮的……,總之,屬於人人的城市和所有居民。」盧嘉勒以這個形像作爲一個方式來代表聖母瑪利亞普世性的母性。盧嘉勒補充說:「好!這裡存在跟大型壁畫類同之處,運動的生活猶如那幅壁畫活生生的複製品,反映出聖母瑪利亞衆生之母這個形像和這個事實。普世博愛運動是聖母瑪利亞的工程,因此跟她相似,宛如一件斗篷,覆蓋教會與人類的不同部份,因為運動獲得天主給予一份恩賜,使教會與人類構成一個大家庭。恰恰就是這份恩寵,這份神恩,使瑪利亞事業肖似聖母瑪利亞的母性與匯聚團結的功能。」

在馬尼拉市政府選舉前夕,在一個堂區主辦了個培育市民的座談會,2000人參加。
[全部資料]
一位意大利的物理治療師分享在菲律賓大谷地「希望社區中心」的經驗,徹底改變了生活。
[全部資料]
一位巴拉圭醫藥界女學生努力在學習之餘,也幫助其他人,卻不會忽略靈性的精神。
[全部資料]
11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巴黎總部紀念盧嘉勒獲和平教育獎的貢獻。我們為您刊登有關左丹尼談及和平的思想。
[全部資料]
10月31日,信義宗信徒和天主教教友一致同意需要通過5個共同的承諾來搭建合一。一起為受造界所受的痛苦和及促進保護的工作。
[全部資料]
阿勒坡(Aleppo)再次受到轟炸。國際明愛會(Caritas internazionale)邀請眾人一同加入祈禱,來面對伊拉克當前的新危機。以下是來自教宗方濟各的視頻訊息。也有來自大馬士革團體的消息。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