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和祂的朋友一起坐席,來舉行祂離世前的最後晚餐。在一個十分莊嚴的時刻,耶穌向祂的門徒說了一番差不多等同遺囑的臨別贈言:「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13:34)在往後的日子裡,這句話將成為門徒的特徵和標記,讓所有人都能認出他們是基督徒!
事實上,教會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團體「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因著他們的一心一意,「每天」信主的人「越來越增加。」(參閱宗2:47;4:32;5:13)
不久以後,一位初期教會的神學家戴都良在他的著作中,對基督徒有這樣的描述:「看啊!他們如此地彼此相親相愛,並且隨時準備為對方捨棄自己的生命。」(《護教篇》39:7)這正好應驗了耶穌所說的這句話:
「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因此,互愛就成了「一般基督徒的衣著,不論是年老或年輕,男或女,已婚或未婚,成人或小孩,患病或健康的人,讓他們能夠時時處處以自己的生命去宣揚他們所相信和愛戴的『那一位』。」1
由耶穌的門徒彼此之間的互愛所産生的合一,能反映出那位以大愛昭示眾人的天主。教會就是天主聖三的圖像。2
跟以往的世代相比,今天的人更需要這種宣講福音的方式。在今天喧嘩和混亂的社會裡,人們需要先尋求生活的見證,而不是導師。他們需要學習的榜樣,而不是說教者。假如人們看到一部活生生的福音,並找到一種能建立人際關係,具有仁愛和手足之情的福音生活,他們將更容易投入去生活。
「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我們該怎樣生活本月的聖言呢?讓我們保持彼此之間的互愛常燃不熄,並四處去建立這些「活躍的細胞」。
盧嘉勒在一篇文章裡這樣寫:
「假如耶穌投到地上來的火在一個城市的不同地方點燃起來……因著居住在那裡的人的善意,在冰冷的世界中能保持不滅,那麽,我們很快便會看到天主的愛在這個城市裡熾熱地燃燒起來。耶穌投到地上來的火便是祂自己,亦即仁愛。這愛不但把我們的靈魂連結到天主那裡去,也能把眾多的心靈連繫起來。
「因基督的名溶合起來的兩個或三個人,他們既不害怕,也不害羞,彼此明確地宣示自己對天主的愛慕,並以他們在基督內所締結的合一作為生命的理想,因而形成世界上一股超性的力量。
「我們在每一個城市都可以找到這些人。在家庭中的父親與母親,兒子與父親,媳婦與婆婆;或在堂區、社團、福利機構、學校、辦公室裡,以至任何的地方,我們都能找到。」
「這些人無須是聖人,要是只有聖人才做得到,耶穌會明白指出。他們只需要因基督的名合而為一,不讓這份合一減少便可以了。當然,他們很快便不再只是兩個或三個人,因為仁愛本身具有散播的力量,能夠快速地增長。」
「天主在世上任何一個角落點燃起來的火苗必會散播,祂也會把這些火焰分發到祂認為合適的地方,把眾人的靈魂燃燒起來,好使世界上許多的地方都能重新找到天主愛情的温暖,再次燃起希望的火光。」3
查迪神父及霍嘉娜撰寫
1 盧嘉勒《Essential Writings》,第84頁
2 參閱《教會憲章》2-4
3 盧嘉勒,《Essential Writings》,第103-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