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福音是一個革命。基督的說話與人的說話實在有天淵之別。且聽這句話:「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生活上的一切需要)自會加給你們。」
通常人所處心積慮的,朝夕牽掛的,大多是怎樣得到生存所需的保障。也許你也不例外。可是耶穌卻把祂的觀點和做法置於你面前。祂要求你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處事態度,而且不只是一次,卻要恆常地去做。這就是:首先尋求天主的國。
當你整個人趨向天主,設法任由祂佔據你的心和他人的心的時候(就是說讓祂的法律來引導你們的生活),天父便會給予你每天所需要的。
相反地,假如你只為自己打算的話,最終你會被現世的事物所勞役,成為它們的犧牲品。總有一天,世俗的事物會成為你的累贅,成為你所追求的目標,耗盡你的心力。由此產生一個重大的誘惑,使你只曉得倚靠自己的能力,卻忘記了信賴天主的力量。
「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
可是耶穌卻扭轉了情況。假如你心中所牽掛的是祂,並為祂而生活,那麼,其他的事便不會成為你生活上最重要的,因為那些都只不過是『附加的』,『剩餘的』罷了。
你認為這是個烏托邦嗎?你追得上潮流,處身在這個只講求競爭與效率,卻在經濟上危機重重的工業社會裡,所以,在你看來這些話不切實際嗎?讓我提醒你:耶穌宣講這番話時,加里肋亞人所遇到的現實生活問題也是如此。
先不談是否烏托邦的問題,耶穌透過這句話,要求你做一個基本的抉擇:究竟你是為自己而生活,或是為天主而生活。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句話的含義:「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
耶穌並不叫你對世事視若無睹,採取被動的態度,或對於經營世務不負責任或敷衍了事。
祂想把令你牽腸掛肚的『憂慮』,變成心平氣和的事,替你剔除經營事務時所有的煩擾、害怕和不安。
所以祂說:「『先』尋求天主的國……。」
所謂『先』是指在『一切之先』。尋求天主的國該佔一切的首位,而這種做法並不阻止基督徒關注自己生活的所需。
「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的意思在於我們的生活必須符合天主透過福音上耶穌所要求我們的聖言。
只要尋求天主的國,基督徒便可以體驗到,天父的大能可替他成就多少的事。
讓我告訴你一樁事實。
這事件發生在多年前,卻十分合乎這句生活聖言。事實上,我發覺現在有許多男女青年都效法了當時那位女青年的做法。
那位女青年名叫艾維拉。當時她正在讀高中。由於家境貧窮,她必須考得優異的成績,才能繼續升學。她有一份堅強的信德。她的哲學教授是一位無神主義者,經常對基督和教會的真理大肆抨擊或歪曲事實。艾維拉的心中禁不住熱血沸騰,不僅因為她自己受不了,更為了愛天主,堅守真理,並為其他同學的益處著想。因此,雖然她知道反駁這位教授會可能導致自己考試不合格,但她仍然決定發出心底比什麼都強烈的真理呼聲。一有機會,她便舉手,對教授說:「教授,這不是真的。」可能有時候,她自己也找不到支持她去反對的論據,但那句發自她的信德的『不是真的』,卻是真理的恩賜,大力地支持著她,令聽到的人反思,開始懷疑教授的論據。
那些衷心愛護她的同學們,設法勸阻她,不讓她繼續這樣去反駁教授,因為她們害怕她這樣做終會令自己受害,可是她們的做法都是徒然。
幾個月後,學校分發成績單。艾維拉手中接過成績單,心裡卻戰慄不已。打開後,她忍不住歡呼起來,她在哲學科得到滿分!最高的分數!
她首先尋求了天主的國和真理,於是天主『給』了她這一切。
「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
假如你也先尋求天主的國,你也會體驗到天主會照顧你生活一切所需。你將會發現福音既平常又非凡的本質。
盧嘉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