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與協同會長方樂德與耶路撒冷某些教會團體的代表見面。聖地是人類歷史新紀元開始之處,也是每個團體微小『神聖歷程』的地方,有待尋求他們發展的空間與特有的途徑。
上百人在新城門後面聖地監護處的一個禮堂內相聚。來自法國的新道路團體(Chemin Neuf),真福團(Béatitudes)和厄瑪奴爾團體(Emmanuel);巴西的聖母瑪利亞子女(Figli di Maria)團體、新歌團體(Cançao nova)、聖母的工作(Obra de Maria)和平安團體(Comunità Shalom);墨西哥的基督王國(Regnum Christi);意大利的若望二十三世組織(Associazione Giovanni XXIII)、共融與解放(Comunione e liberazione)和普世博愛運動,全部都是國際性的團體。他們都坦誠地分享他們的經歷。每個團體都別樹一格,但同時又彼此相似。所謂殊途同歸,實際上,差不多所有這些團體都是在聖地接待朝聖者,幫助他們認識聖地和它的珍寶(包括大公合一和各大宗教的層面),並促進聖地的旅遊業。許多的運動和團體又專門從事透過媒體進行福傳。兩個或更多的團體聯合舉辦活動,在這裡是常見的現象。

與會大部份的團體來到聖地已經二十多年,也有一些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歡樂共處,情同手足,就是這次聚會的特色。聚會開始,首先由傅瑪利簡單地分享個人的生活經驗。
在場洋溢著一片坦誠對談的氣氛,傅瑪利尤其勾畫出不同運動和新興團體之間對談的意義,她表示:「在我面前的不同組別與基督徒都願意見證那份互愛,以建設教會。」

一位巴西的女青年問道:「在聖地該怎樣實現大公合一和與各大宗教的交談?」傅瑪利回答說:「對談主要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不是一些行動。對談就是以愛的態度對待對方。」一份不求回報的愛;恒常去愛;率先去愛;去愛所有人,也包括其他的基督徒;甚至其他宗教的信徒。她又說:「為我們而言,對談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非意識形態或宗教之間的對話……,因為世上全人類都有愛。」隨後,她補充:「合一來自天主,人們只需要彼此相愛。」
單米高(Michele Zanzucchi)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