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所有房屋、學校、交通工具、娛樂場所、居住的社區等都劃清界限,或屬於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挺難熬!」
「我是比較西化的青年,所以從我的服裝便知道我是東正教的猶太人。可惜在我的城市不為人所接受。我連一句阿拉伯語也不懂,所以我學會避免某些情況,只可以與巴勒斯坦的人走在一起。」

幾年前,海法團體的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已定期每月見面,一起加深認識聖經傳統的部份,旨在聆聽,並嘗試從對方的立場來明白,絕對不是混合的宗教。於是,大家建立一份真實與坦誠的友誼,越來越鞏固。一個月見面一次,似乎還不足夠!

另外,有些朋友又分享有關加薩危機時期的見證。三年前,當猶太教徒、基督徒和回教徒相聚一起為和平祈禱,是整個以色列獨特的一次,激發迴響,因為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在那個場合上,撇開一般人的想法,抗潮而行。
去聆聽、去發現別人與自己的差異是他們每天的生活經驗。他們都為和平而下賭注,正如一位猶太女青年說:「《密西拿》(Mishna)律法匯編寫著,假如不是和平的工具,天主不會採用來盛載祂的恩惠。唯獨真正的和平才能獲得在天之父給祂的子女所準備的恩賜。」

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強調,他們在加薩危機時期的生活見證具有先知性的幅度。她說:「一個以天主;以祂的價值;以分擔苦痛為基礎的經驗,在天主的眼中是珍貴無比,並帶來長存的果實,我可以保證!」她又強調,這樣為歷史帶來重要的貢獻:「微小的見證不可少,因為這樣才能達到圓滿的和平。」隨後,傅瑪利又分享這幾天她與不同宗教人士見面的體驗,感到彼此是真正的弟兄姊妹,她又引用聖經的話:「有福的民族,因為你們有天主做你們的上主。」
聚會以晚餐結束,人人都帶來一些有阿拉伯特色的食物,猶太風味的食品,再分不清誰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誰是基督徒和回教徒,正如一位回教女青年確切所說:「現在我看別人,不管他的信仰。即使我們這一群人人數不多,但我們可以影響許多其他的朋友。」
卡塔蘭諾(Roberto Catalano)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