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瑪利亞之城」居民約一百,逾40座建築物,與當地環境配合得美侖美奐。1970年代初期,按當時的需要,在當地興建了一個為普世博愛運動團體而設的培育中心,理想的精神便逐步傳播。由於大家慷慨解囊,不但令夢想成真,更促使運動的發展一觸即發。一對夫婦獻出一塊地,一些家庭也願意搬來一起建設,就興起了一座福音小城,又稱為『永久瑪利亞之城』(permanent Mariapolis)。
小城位於賓尼韋德斯(Benevides)小鎮內,居民超過5萬。由於貧窮和暴力罪行,所以引發運毒的活動。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青年。
在這樣的背景下,瑪利亞之城成了當地市民的一片綠洲。『小花學校』已興建超過20年,成立課後的「新款待中心」。幼兒園的學員300位,年齡是從出生不久至五嵗,他們走在一起不僅學習,又如同在家生活一樣,有置身家中的感覺。

這個經歷也引起報章的興趣。一位記者訪問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Maria Voce)和協同會長方樂德(Giancarlo Faletti)「巴西之行」(their visit to Brazil),當時傅瑪利回答:「我非常欣賞「光榮瑪利亞之城」的工作,這裡是以人為本,造就巴西的未來,令人有很大的空間發展,學生、老師和家長之間有一份深厚的生活經驗。我渴望可以鼎力支持他們的工作。」
瑪利亞之城也是靈性生活的綠洲,也是給不同的團體提供滋養的地方,傳統的團體如「加爾默羅」(Carmelo),新興的團體如致力服務最貧窮的「貝林使命」(Missione Belem),都是眾多的其中幾個。另外,參政人士也會選用瑪利之城的地方,他們屬於不同的黨派,也有一些修會人士和新興團體的代表與傅瑪利和方樂德簡短會晤。
3月31日,會長和協同會長到達亞馬遜流域巴西北部貝林帕拉(Para)首都機場,獲得當地成員熱烈的歡迎,於是展開了巴西之旅的新行程,他們首先到巴西東北累西腓皮南布高(Pernambuco)為盧嘉勒講座(Chiara Lubich Chair)致開幕;又參觀聖小德蘭島( the island of Santa Terezinha)的社會工作和探訪聖瑪利永久瑪利亞之城。然後到巴西塞阿拉(Ceara)州首府福塔雷薩(Fortaleza)市在與新興的CEU團體( the Condominio Espiritual Uirapuru (CEU).)的始創人和負責人見面。
詳情請瀏覽 Mariapolis Journal– Login required
www.focolares.org.br/sitenac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