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正要結束生物醫學工程的大學課程。2013年10月,我在瑞士洛桑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Lausanne)遞交論文後,在都靈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urin)畢業了。我在理工大學學習了5年,每天8個小時的課程。我甚至會在晚上學習,整天都沒有時間去和同學建立任何真正的關係。在名校讀書,個人風氣是非常強烈的,我擔心自己會被取代,就連教授也散播『要處於無敵的焦慮』。
經過了無數艱辛後,我終於取得最高分,如期畢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到瑞士,修讀博士學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份高薪,一棟湖濱房屋,我要好的朋友們就在那裡等著我。這是我一生中最根本的時刻,我可以在那裡決定未來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有些東西令我感到害怕,就是對職業和金錢的迷戀。我認為有必要掌握能夠讓我工作的工具,但我會說:「要抗潮而行!」在經濟衰靡的危機時刻,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很難找到工作,我不想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職業裡,而不去關注別人。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充滿疑問地來到共融經濟(EoC )工作坊,但我卻發現,在我們著眼於今天的意大利及所要面對有的挑戰前,這裡卻有一種開放的氣氛,企業家、教授和年輕人共聚一堂,人人平等。
我明白到,擁有很多金錢可能是我快樂的最大障礙,這對我來說,意味著完全不同的東西。我在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之前,去菲律賓時肯定了一點。我是在去往菲律賓的飛機上,知道自己被錄取的消息!這是一趟我已經計畫好的『社交之旅』,我從中親身體驗一種完全不同於我們的文化。

所以,我放棄了瑞士的那份職業,現在在盧比亞諾一家共融經濟公司裡工作,開始藉社會性層面的關係,及通過工作來培育年輕人。我在這裡不是一個工程師,而是手藝勞動工人,因為這裡沒有自動化設備,我用雙手鑄陶器。我覺得,為了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我花費多年去學習,但我也需要知道,一個普通勞動者要做些什麼。也許在某些人看來,我好像是在浪費時間,但我想做這樣一個工程師。當他看到勞動者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看着有尊嚴的人,以他們作為自己工作的中心。
(25歲意大利人瑪利亞·安東妮塔·卡素麗- Maria AntoniettaCasulli)




Feedback
Grazie per questa esperienza che ci permette di vedere le cose da una giusta prospett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