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
(路 15:6)
古代東方的牧羊人會在放牧歸來時點算羊群的數量,如果有一隻羊不見了,他們就會立刻去尋找。牧羊人甚至會冒著沙漠和黑夜的危險,去尋找那些迷途的羊。
這個比喻講述了一個關於失去和尋回羊兒的故事,强調牧羊人的愛。牧羊人發現有一隻羊失掉了,他便去尋找。找到了,便把牠扛在肩上,因為牠虛弱又驚恐,也許還受了傷,無法獨自步行跟隨牧羊人。於是牧羊人把羊兒帶回到安全的地方,最後,他滿心歡喜地邀請鄰居們一起慶祝。
「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
這個故事中重複出現的主題可以歸納為三個動作:迷途、找回、慶祝。
迷途。好消息就是天主會去尋找那些迷途的人。我們常常迷失在各種沙漠中,或被迫生活在沙漠中,或躲避在其中,我們處於被遺棄、被邊緣化、貧窮、誤解、不團結等沙漠之中。我們的「牧人」也會在這些沙漠中尋找我們,即使我們失去了祂的蹤影,祂總會再次找到我們。
找囘。讓我們嘗試想像牧羊人在沙漠中焦急奔波的身影。這個畫面的表達強而有力且震撼人心。我們也因此可以理解牧羊人和羊兒相遇時所感受到的喜樂,而這次相遇也讓羊兒感受到逃離危險後的安全感。因此,「找回」正是天主憐憫的行動。
慶祝。牧羊人邀請他的朋友們聚在一起慶祝,因為他想分享自己這份喜樂,就像在這個比喻之後的另外兩個比喻中發生的那樣,一個是失去錢幣的比喻,另一個是仁慈的父親 [1](浪子回頭)的比喻。耶穌希望我們明白與每個人分享喜樂的重要性,並讓我們不要陷入判斷他人的誘惑。我們都是 「被找回的人」。
「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
這句生活聖言邀請我們感謝天主對我們每個人的憐憫。我們歡欣喜樂、一起歡樂,為我們展現了團結合一的形象。在這裡,不會存在「義人」與「罪人」的對立,而是我們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樂。
盧嘉勒寫道:「這句聖言邀請我們去明白天主的心意,去相信祂的愛。我們慣於斤斤計較,有些時候,我們會認為天主對我們的愛,可能也會有一天感到厭倦……但天主的邏輯與我們的不同,祂永遠都在等待我們。事實上,每次,甚至是無數次,每當我們回到祂的身邊時,都帶給祂無比的喜樂。」[2]
「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
有時候,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牧羊人,彼此守護照顧,滿懷愛心去尋找那些遠離了我們、疏遠了我們的友誼和我們團體的人。讓我們去尋找那些被邊緣化、迷失的人,那些被生活的磨難推到社會邊緣的弱者。
一位老師分享:「有些學生只是偶爾會來上課。我在課餘時間到學校附近的市場去,希望能在那裡遇到他們,因為我聽說他們在那裡工作賺錢。有一天,我終於見到了他們,他們感到非常驚訝,沒想到我竟然親自去找他們,又深深體會到他們對整個學校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恢復了定期來學校上課,這對大家來說真的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本文由馬素娜(Patrizia Mazzola)和生活聖言小組撰寫
[1] 參閲路15:8及15:11
[2] 盧嘉勒,〈1986年9月份生活聖言〉,法比奧神父(Fr. Fabio Ciardi)編,《盧嘉勒著作5:生活聖言》(【意】羅馬:新城出版社,2017),第3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