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勒去世周年紀念日:『星際』的一代

 
盧嘉勒與青年的關係的活動在岡道福堡舉行,參加者遠自越南、美國等,既有回教徒,又有無宗教信念者,數不勝數。分享的見證包括盧嘉勒最初的同伴,也有剛認識運動的青年。大家都全然致力建立手足情誼。

Rivedi la diretta(可以點擊重溫直播)

3月11日下午在岡道福堡特别舉行有關盧嘉勒與新一代的聚會,參加者包括各個年齡段的人士,他們的見證富『第一手』獨特的感覺。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Chiara Lubich)按1968年的普遍現象激勵與吸引新一代青年。他們毫無猶豫地跟隨盧嘉勒所倡導的另類革新的道路,即福音化的革命。在盧嘉勒初期同伴(compagne della prima ora )的旁邊也有一些剛起步的青年,沒有親自認識盧嘉勒,然而,由她的合一神恩所推動的普世手足情誼的計畫已在世界各地出現,有無數的推行者和執行者,從越南到阿根廷;從美國(Usa)到匈牙利(Ungheria)。恰恰在匈牙利從8月31日至9月2日將舉行那個國際性青年聚會——新青節(Genfest)。

下午的節目包括六個部份,給新一代建議福音強勁的革新訊息。第一個主題是有關『改變』,今天猶如昔日一樣有其顯著的特徵。紅新青國際樂隊(Gen Rosso)的成員韋肋里奧·切培(Valerio Ciprì)表示70年代他們青年對革新的渴求;埃及的安東尼奧斯(Antonios)目睹自己的國家正處於變革中。許多人都表達他們對盧嘉勒的感激之情,其中一位是外交家帕斯卦肋·費拉拉(Pasquale Ferrara),他致力發起各類的和平計畫。巴西的祖奧·巴茲·德阿威斯樞機(J oao Braz de Avis)從巴西被任命到羅馬擔任教廷修會部部長。

正如盧嘉勒親自與青年對話的其中一個視頻中表示,要實現自由與正義的概念有別於物質財富,一切都很合時宜,她說:「財富不可能自動自覺」。正如盧嘉勒在70年代激勵青年的話,付出個人的時間與個人擁有的不是唯一的方法來「達到人間天堂的地步」,以下的分享例子可以證實這個概念是可行的。意大利帕度瓦(Padova)大學體育系系主任若瑟·米嵐(Giuseppe Milan)講述在學校某些課程已帶著共融的烙印。另外,來自意大利熱那亞(Genova)上智大學學院(Istituto Universitario Sophia )的學生艾曼努爾·皮里(Emanuele Pili)在自己原有的大學營造一種奏效的合作氣氛。非洲喀麥隆的工程師帕蒂恩斯·莫爾樂(Patience Molle)是第一位擔任勞工署署長之職的女性,却能在行政與立法的工作上,堅守年輕時從普世博愛運動中所學習到的價值觀。同樣,30歲的瑪麗雅·嘉勒·康坡東妮(Maria Chiara Campodoni)在意大利拉溫納(Ravenna)法恩薩(Faenza)的政府體育部當主管。

盧嘉勒的遺產中另一個『豐碑』就是重視痛苦的重大價值,也是其他目標的起步點。貝皮·波卦度(Beppe Porqueddu)的感人經驗便表露無遺。18歲的他因交通意外成為殘疾,要靠輪椅度日,然而,他卻發現在一個似乎因能力與疾病阻擋的社會裡,殘障也可以成為改革社會的一道火花。目前他是康復的技師,也是康復訓練學校的老師。

盧嘉勒視天主是愛為根基的訊息不局限於基督徒,也包括當日在臺上分享的回教青年哈畢比(Habib)和泰國佛教徒慈悲(Metta),她指出天主是愛怎樣幫助她「接近真理」。「既非教徒,也沒有任何信念」的安迪亞(Andrea)強調感到被接納和受到尊重。

以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的講話作為下午節目的總結。傅瑪利強調:「我們不是紀念,也非慶祝,而是我們一起生活出來。」正如盧嘉勒再次託付青年的訊息中表示:「這一刻與那個時辰。」青年被召叫去接受這個訊息,並以身作則付諸實行。傅瑪利說:「我們因著神恩和為人類必須這樣做。」

節錄自《新城》2012年3月12日(嘉勒·安蒂奧拉Chiara Andreola撰)

照片欄目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