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普世博愛運動首次與一群信奉傳統民間信仰人士接觸。一群普世博愛運動的醫生到喀麥隆的森林裏。

1966年,普世博愛運動的幾位醫生和護士,到達非洲喀麥隆西部荗密的森林,與屬於方潭的班華族( popolo Bangwa di Fontem)接觸,主要是基於人道的目的。當時班華族面臨滅族的慘況,因為虐疾和其他熱帶疾病導致夭折率達百分之九十。得到許多人的幫忙,一起為班華族興建了一所醫院、一所學校、一座聖堂、多間房屋……這樣就誕生了普世博愛運動在非洲的第一個福音小城。

1969年6月,盧嘉勒(Chiara Lubich)探訪方潭。許多年後,即1998年4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與運動八千成員相聚之際,盧嘉勒給他們憶述探訪方潭的情況,說:「當時我到達方潭,福音小城還沒有存在,但現在已是很龐大,不知有多少房屋……當時,荒蕪一片,森林中只住了這個班華族。我記得,當時這個族在一片空地上開慶祝會……很自然是富有他們典型彩色的慶祝,男的有許多的妻子,例如:族長豐,就有很多妻子,他們表演了許多的舞蹈。我有這樣的感覺,天主擁抱了所有這些人,即使他們不是基督徒,他們大部份都是相信鬼神。我心想:「天主也在這裡擁抱人人。有點像葡萄牙( Portogallo)的法地瑪那一次,太陽落山,覆蓋所有人,而天主在這裡擁抱每一個人。」

盧嘉勒第一次探訪方潭完畢回來,到意大利盧比亞諾(Loppiano (Italia) 核心成員培育學校,向他們談及這次探訪,說:「假若我們不拋開我們西方的思想模式,這些思想只是佔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比數,我們 西方人便真的很落後,無法生存在現今時代。例如:非洲的文化是如此獨特;如此壯觀;如此深奧!有必要達到文化的交流。若我們不環抱人類,我們還是不完整 的;若我們心中存在所有的文化,我們才算環抱人類。」

1992年,盧嘉勒再到非洲,這一趟她談到本土化,確切地說:「首先,最具威力的武器是『打成一片』(“farsi uno”), 意味着要在對方面前完完全全空虛自己,為了進入他的文化中,去明白他,讓他表達自己,直到你內心明白他。當你已明白他,那麼,你就可以開始與他對談,也可 以分享福音的訊息,其實他身上已有這些豐厚的價值觀。本土化所要求的『打成一片』是要進入心靈;進入文化;進入思想;進入傳統;進入(對方的)風俗習慣 裏,從而明白後,提升那些聖言的種子。」

與其他信徒展開交談是普世博愛運動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77年,盧嘉勒獲授『譚烈頓宗教進步獎』(Premio Templeton)。也是1998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那個塲合上,她回想:「我們在倫敦官達禮堂…….他們邀請我在這宏偉的禮堂上講話。在場人士都是各大宗教信徒……在那裡我(體驗)有同樣的景象,我感到天主擁抱了人人…….。」

非洲已成立了「本土化學校」,加深認識不同的文化,但在亞洲(菲律賓)和世界不同角落,已開始與其他民族的傳統民間信仰接觸,例如:南美洲舉行了艾馬拉(Aymara)民族(玻利維亞和秘魯)的瑪利亞之城。

詳情可點擊

又或者新西蘭的原住民,詳情可點擊 (nuova-zelanda)

總之,合一的靈修精神不僅僅願意看見基督徒之間的合一,也透過交談,達致四海一家。

文章

«...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