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去年,你剛來到上智大學學院,有什麼感受呢?
答:我剛到上智大學學院,只會說的意大利語是:「我叫祖思雅,來自波蘭。」學習意大利語真的不簡單!比上大學的課更難。晚上,夜闌人靜,我卻挑燈夜讀。記得,我聽到一些字往往與波蘭語相似的,卻有別的意義,於是弄得我糊塗。例如?cosa(什麼)在波蘭語卻是capra。
問:你是剛踏入校門的新生,感到那方面特別新鮮呢?
我認為上智大學學院的生活令我倍感開心,因為這裡的生活非常緊湊,課堂又很豐富,具體地活出學習的聆聽、對話等。首要的一步,是先忘卻自己,去接納他人,才能學以致用。在教室,我們專注於學習的內容,但在宿舍才有必要作出選擇,與不同性格、文化、想法的同學生活。讓我舉出一些例子:在宿舍,有許多事情要弄,如做飯、打掃衛生、有很多空閒時間傾談,當然也要溫習。但也有休息、消遣、歡樂的時刻,例如:一起看電影。無可否認,與別人相處時也會在一切事上發生磨擦,有時會遇上困難,吵架和誤解。譬如:我們的宿舍便透過這些時刻,令我們一起成長,構建家庭的氣氛,我們都學會去接納他人,如同我們自己。
問:你認為出國求學有什麼意義?
答:我認為在意大利盧比亞諾上智大學學院讀書,幫助我在波蘭外面找到自己的身份。與其他人相處,我反思自己,我的生活習慣、我的性格等,是我所選擇的嗎?或是來自我的傳統文化;或是因我成長的周圍環境而形成呢?例如:我的信仰,波蘭是一個很傳統的天主教國家,這一點是異常的重要。我仍然無法找到所有答案,也許我要窮盡一生才找到,但我還有一年時間在上智大學學院生活。
問:你最有興趣的是那個學科?為什麽?
答:我最有興趣是神學(如聖經等)、倫理學、社會學(如人類與倫理的關係及倫理生命)等。在學習這些學科的過程,有某些地方特別觸動我,或最少某些知識可以套用在我的生活上。起初,我根本太明白課程名稱的深遠意義──「合一文化的基礎與前景」,但經過一年後,我明白到,這些名稱並非貿貿然而來的。另外,經濟學科也很有趣,我第一次明白到,不僅僅要增加財富,達到供或求的原則。按共融經濟的精神來生活,財富也是可以分享的。
問:你認為這個課程有條件回應社會的要求嗎?
答:很難說,因為在找答案的同時,問題已改變了。然而,上智大學學院卻開啟我的明悟。有了明悟,我相信可以更明白這個社會的特色,即人與人之間的核心關係,也可以作出影響。我相信,我從中學會一個奏效的成果,令我獲益匪淺,就是學會去分享。
節錄自訪問波蘭籍的祖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