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向1200位相聚慶祝成立「共融經濟」計劃金禧的企業家、青年及學者致辭表示:「經濟與共融這兩個詞彙在現今文化中往往被劃清界線,甚至視為對峙抗衡,但你們卻把它們合併起來,接受25年前盧嘉勒在巴西的邀請。她鼓勵企業家成立共融的公司。」又說:「你們的計劃從一開始就具有真誠的利害關係。」
教宗繼續說:「你們以自己的生活顯示經濟與共融可以成為最美的事,相互突顯對方的優美。當然最優秀的經濟,但最美的在於能達致共融,因為達成財物、天賦和利益共通,心靈上的精神共融就更能滿全。」
教宗方濟各向在場的參加者送上三個祝願與勸勉。
首先是金錢。他說:「『共融經濟』核心的最重點是共享你們的利潤。『共融經濟』包括利益、金錢等的共融,即共融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指出以金錢「作目標,就成了偶像崇拜……耶穌也曾說明天主的歸天主。」教宗補充說:「那麼,可以明白,你們共享利益的選擇具有倫理和精神的價值。最好和最具體的方法是不可視金錢為偶像,然後與他人分享,尤其是窮人……你們奉獻你們的利潤已經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要向金錢指明:你不是天主;你不是上主;你不是主人!」

第三是未來。教宗說:「你們25年的歷史說明共融與企業是可以並存,一起成長。」然而,與全球龐大的經濟體系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經驗,寥寥可數的企業。不過教宗繼續:「然而,生活和情操不變,與數目多寡是沒有關聯的。小小羊群、燈台、掉失的銀幣、亡羊、珍珠、鹽與光、酵母等,都是我們與福音相遇後,而明白到天國的圖像。不用許多的人數來改變我們的經歷及我們的生沽,只需要成為鹽與酵母,不可失其功用……鹽苦成不鹹,怎可調和味道,但鹽量過多,就會太鹹了,不能拯救「靈魂」,指的是它的質量。」

最後教宗指出:「你們已開始進行這些工作,但你們可以分享更多的利潤來對付偶像崇拜;改變架構,以防止產生受害者和被遺棄的;給予更多的酵母發酵,增加糧食。向殺人的經濟說『不』,對促進生命的經濟說『是』,因為分享,包括窮人,可採用利潤來營造共融。」又說:「我祝願你們以勇氣、謙虛和喜樂繼續往前……不斷成為另一種經濟──天國的經濟的種子、鹽和酵母。這樣富有的懂得分享他們的財富,神貧的則稱為有福的。」
大家都懷着一顆煥發更新的喜樂,嶄新的意識重新出發!




Feedback
The economy of communion could be intruduced in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by way of learning by doing under two different Acts of corporate Charitable Act and cooperative company Act: Right Choice One Family Charity and Family Development Thrift and Credit Society.
Charity begins naturaly at home
grows scientifically in the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reads in the communities leasily
Seminaries right place to initiate That all may b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