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禮儀的反思

 
為準備四旬期迎接復活節,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左丹尼在1954年所寫的文章。

今天早上(聖灰禮儀中)再次提醒我們,我們都是來自塵土,並將歸於塵土。

這端真理似乎使人生怕,顯得灰暗……。然而,教會卻提出這個事實,恰恰藉此以加強生活。假如從物質的價值來衡量人,將不再太重視和盲目崇拜那些物質的東西,如財富、生活空間、田地、原材料、市場……,卻按這些物質的實際價值來評價,它們只不過是生存的工具,不可以被它們扼殺!假如認真的考慮,會發覺一夕間將化成灰燼,該小心不要高傲自大而自相殘殺;慎防要統禦他人的慾望;踐踏他人以抬高自己……。假如國家的人民都默想到歸於塵土的事實真相,他們會看到往往白白互相殘殺,彼此仇視是多麼的愚昧;戰爭是多麼的荒謬;和平才至關重要。多少首腦自奉為神明,其實一點也不偉大,他們只不過是可憐的野獸小丑而已。

……這些要你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為受其保護的人;或統禦你,使你顫抖生畏的惡霸,你為討他們的歡心而耗盡自己,然而,他們也要倒下,掉進死寂的深淵,只有軀體細胞解體時的微弱聲響會中斷這片寂靜。在那地方,富人與窮人;發號施令的與聽命服從的都是相等。

……這意味著為自己旅途配備許許多多的行裝,如財富、勳章、名譽、地位、政權、刀劍與小工具,都是愚蠢和枉費心機。倒不如自由自在、輕鬆寫意與無牽無掛!聖方濟各甚至為自由不惜放棄身穿的衣服。而他後來得到的那件衣服,乃是別人送給他的。

為此,聖灰瞻禮是釋放的日子,是面對現實的時刻。這一天是特地為叫我們回到現實中來,在這種美善、純樸與愛情的實情中,類似高山上清新的空氣,與我們家居爐子的烏煙瘴氣、呢絨綢緞、流言蜚語等抗衡著。

這種灰土的紀念,並非可悲,反而激勵人心。試圖掩面不看是無濟於事的,死亡是鐵一般的事實,不用茫然與否認,更不必喧嘩。反而,正由於面對死亡,便明白一切都是虛幻,那麽便不再徒然奔波勞碌,卻把自己交托給天主上智的照顧;並且因著這種心態,能夠如同孩子安寧地躺在慈父的懷抱中。

……人們說:「這種禮儀,這種紀念令人感到謙卑。」

成為謙卑,意味著要歸於塵土。有些人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妄自尊大,如同高空充氣的氣球,輕飄飄,淩駕於人,以為有權輕視他人,踐踏他人。相反,教會提醒我們要彼此服侍,我們因為互相服務,讓我們保持自由。高傲是魔鬼的圈套,引入奴役之中。牢記我們的罪過能阻止我們自視比他人優越。謙遜是民主的德行,是民主!驕傲則是權貴與富豪們的自吹自擂和炫耀裝潢。

……為此,為明天拼命能帶來什麼益處?每天有它的十字架。凡能擺脫為未來的擔心,斷絕野心,就是一位自由人,能夠在生命的道路上飛奔前進,對生活不存過份的妄想和要求。

……生命短暫,為此,為死亡前奏的渾噩生活虛度光陰是多麽愚昧。那個墳墓是塵歸塵土歸土的腐化階段,然而不是終點,卻是起點。從那一刻起,開始一個生命,或可以説是一個不死不滅的死亡,這個思想讓人不再害怕死亡。死亡是通向永恆居所的門檻。這個居所將不用再繳納租金;也無需上繳令人厭惡的課稅。即使你開著收音機,也再聽不到年紀老邁的煽動者或踐踏人民的暴君。然而,這個居所只讓那些曾經付出愛與寬恕的人進入;卻拒絕那些仇恨與傷害他人的人進入,因為這是一個愛的居所。愛的最高境界就是完美的正義。

 節錄自左丹尼《慶節》SEI,都靈,1954年,第62-68頁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