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言的三位嘉賓包括一位樞機主教;一位女平信徒和一位改革派的牧師,即現任教廷大公合一委員會主席,瑞士籍的高克樞機(il card. Koch)和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Maria Voce)都特意從羅馬前來參與,最後一位是東道主的瑞士福音派協會主席高弗廸.羅克爾(Gottfried Locher)。他們就促進大公合一的不同層面發言,探討大公合一帶來的貢獻。一個堅不移的信念就是大公合一的道路是不能逆轉;不可放棄,即使滿途荊棘,前路崎嶇,有時看似是一種無了期的使命,然而正如瑞士基督教會勞工團體即將上任的主席韋達.法莫詩(Rita Famos)所確認的:「我們為合一而拼命,就說明我們走在正軌上,也表示我們還沒有放下武器。今天我們希望與那些渴求夢想,為合一而奮鬥的人之間激發起對談。」
實際上,羅克爾認為大公合一運動其中的一個危機就是「大家已習慣於漠不關心,以為沒有其他教會更好。」互不相干「更免得帶來分歧的惡表。」為此他勉力大家「在目前可行的地方上建造合一」,先由瑞士各洲的改革派開始,往往他們之間各自為政。先從瑞士這些改革派教會開始,就某些主要的課題找出更深的共融,一個共同的訊息,大家異口同聲,最重要是恆常想起那具有轉化力量的聖言。

不僅僅是教會的負責人推動大公合一,合一也不光是神學上的研討課題,而有生活化的一面,成為大公合一的根基;大公合一的生活方式;更是大公合一的子民( ecumenismo di popolo)。傅瑪利就此講述運動在各地的成年人和兒童具體的經驗,尤其突出生活聖言(Parola)的重要性,要深信取穌所答應的「那裏有兩個或三個人」因祂的名相聚(參閱瑪18:20)祂就在中間。愛慕那象徵着每個分裂的被釘和被捨棄的耶穌(Gesù crocifisso e abbandonato),也是普世博愛運動合一靈修(spiritualità dei Focolar)的重點。透過生活而啟廸開放的「大公合一」精神,即在不同教會的基督徒之間(目前已有350個教會)展開交談,他們不時找到他們信念的這個或那個基本層面。普世博愛運動的會長又指出:「大公合一的草菅基層與上層並沒有任何的衝突,反而是一種對談,猶如一種謙虛的服務,促使其他人得以發展進步。」

一個非基督徒化的世俗社會日盈需求見證基督徒合一的努力,這也是大家共同的信念。
歐嬝娜(Aurora Nicosia)撰 (節錄自《新城》上綫 Città Nuova 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