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心情的樹
意大利拉天拿省(Latina)的一些小學五年級學生參加了創意實驗室的活動,而一些初中生又發掘打動心弦的方法,提出一種「讓我們切勿斯凌」的行動來對付欺凌的問題。
[全部資料]
盧嘉勒寫道:「在所有聖言中,特别明顯的是那些按我們神恩所側重的,尤其是有關以福音精神去愛每一個近人的那些聖言,而不僅是窮人。我們讀到福音中耶穌曾說:『幾時你們為我最小的一個弟兄所作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意思是指所有人。於是我們昔日愛近人的態度和對近人的陳舊概念不攻而破!假如基督以某種形式臨在所有人身上,那麼就不能有所歧視,不可以有喜好偏愛。於是把人們類分的人性概念都煙消雲散,同胞或外族;年輕的或年老的;漂亮的或醜陋的;討厭的或可愛的;富裕的或貧窮的,每人背後就是基督,基督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弟兄切切實實是『另一位基督』,假如他的靈魂充滿恩寵。又或者某人仍然遠離基督,然而他同樣是『另一位基督』,是一位在進展中的基督。」
盧嘉勒繼續:「這樣的生活令我們發覺,近人是我們到達天主的途徑。甚至可以說,弟兄猶如一道拱門,有必要經過它來與天主相遇。從運動起初的日子開始,我們已有這份體驗。經過整天不斷去愛弟兄,到了晚上,晚禱時或收斂心神之際,能够找到與天主何等深厚的契合!誰給予我們那份慰藉?內心那份如此煥然一新,來自上天的撫慰?不就是基督在履行祂在福音中的應許嗎?『你們給,就會給你們。』(路6:38)我們整天在弟兄身上去愛祂,那麼,現在是祂來愛我們。這份內心的恩賜為我們帶來莫大裨益!這些都是靈修生活初步階段所獲得的經驗,體驗到並非來自世間的那個國度的現實。於是,我們在這條由天主聖神給我們顯示的非凡途徑上行走,愛弟兄就成為我們靈修一個嶄新的重點。」

意大利拉天拿省(Latina)的一些小學五年級學生參加了創意實驗室的活動,而一些初中生又發掘打動心弦的方法,提出一種「讓我們切勿斯凌」的行動來對付欺凌的問題。
[全部資料]
「我們太開心了,想對整個世界大聲說,因為一個意大利家庭選擇了領養的艱辛道路,放棄人工受孕。」
[全部資料]
自視為伊斯蘭國家聖戰的主義者的攻擊,尤其打擊佔小數的基督徒和其他宗教的信友。生活在約旦和伊拉克的普世博愛運動成員Rita與我們分享。
[全部資料]
為了公共利益,手足情誼的理想在森林入口處的一個村子裡得以轉化成具體的決策,成立了一個賓客之家、一家水稻銀行、一所保健中心和托兒所。以下是吉伯特(Gilbert)的經歷。
[全部資料]
以下是親眼目睹這些事件的人所見證的,就是過去幾天令人難忘的畫面和情況。尼爾森·本尼茲(Nelson Benítes)和瑪加利大·阿瓦蘿絲(Margarita Ávalos)代表巴拉圭普世博愛運動團體寫信給我們。
[全部資料]
2015米蘭博覽會的Cascina Trulza民間社團館亮相的『山地組織-太陽能灶計畫』,以幫助緩解海地的貧困為宗旨,又同時解決環境問題。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