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福音:彼此祝願
對於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或不屬於我們的社會圈子的人,我們可能時不時地助長對他們的怨恨或冷漠。生活聖言邀請我們實踐慈悲,總是樂於去寬恕。
[全部資料]
個人的祈禱生活是實踐合一靈修的人的生命力,與天主的關係是每個行動的基礎。然而,這種祈禱生活也具有深厚的共融體驗,諸如:50年代,運動成員在特倫托白雲石山上一起度假時唱的歌曲;又或者目前紅新青和綠新青樂隊的音樂;又或者是全神參與到禮儀當中;又或者是遍佈全球的小團體的晚禱;總之,普世博愛運動成員在每個行動中實踐『共融的靈修』。
這份共融並不局限於內心虔誠的祈禱,也反映在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生活中。例如提升正義的情操;產生一種絕對遵從法紀的需要,正如運動內『共融與法律』這個分支致力作出不同的行動來見證這一點。
盧嘉勒寫著:「我們既有內在的生活,又有外在的生活,彼此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我們的生活正如樹冠與樹根之間的關係。」
「外在的生命滋養內在的生命。越發進入弟兄的內心,越能進入在我心中的天主內;越發進入我心中的天主內,越能進入弟兄的內心。」
「天主,我與弟兄就是一個完整的天地;完整的國度……。」
她又說:「越增加對弟兄的愛;越發加強對天主的愛。」

對於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或不屬於我們的社會圈子的人,我們可能時不時地助長對他們的怨恨或冷漠。生活聖言邀請我們實踐慈悲,總是樂於去寬恕。
[全部資料]
安德•奇卡雷(Andrew Cicarè)10歲時就患上一種侵襲性疾病。他在3年的時間裡從不停止微笑,得到意大利馬切拉塔(Macerata)阿皮尼亞諾(Appignano)團體的支持。
[全部資料]
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領袖和教宗方濟各之間的一場會議共同為天主的慈悲之愛做見證,以此來化解普遍的精神荒漠化。以下是馬丁•赫格爾(Rev Martin Hoegger.)牧師的經驗。
[全部資料]
以下的內容摘自坲路倫絲·吉勒特(Florence Gillet)於2018年4月3日在《羅馬觀察家報》撰寫的文章。盧嘉勒和她的早期同伴:「我們中間流溢著家的氣氛。」
[全部資料]
5月24日,教宗方濟各與巴爾多祿茂宗主教見面,紀念50年前,保祿六世和君士坦丁堡東正教雅典納哥拉一世宗主教歷史性的親吻,於是,結束了世紀以來的分隔,開始一個新里程。我們為您刊登一些從未發表過的片段,重溫這次基督徒合一的對談。
[全部資料]
南半球的國家正進行「基督徒合一祈禱周」的活動。我們為您刊登盧嘉勒在羅馬舉行基督徒合一會議中,回答的一條問題。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