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面對愛滋病挑戰的醫生
1
剛果的醫生分享每天接受愛滋病挑戰的經驗,以病人為本,建設美好社會,貢獻自己。以下是他的經歷。
[全部資料]
經過30年來專制統治後,經濟、社會與政治都積弱不振。剛果剛結束第二屆民主選舉,但這塊土地的人們都滿懷高興去迎接福音的喜訊。
女核心成員(focolarina)馬麗莎(Marisa)分享說:「我到一個位於赤道上偏遠的省份去。當地主教是普世博愛運動(Movimento dei focolari)的朋友,曾多次邀請我們去他的教區。由於太偏遠,30年來都沒有核心成員再次回到那邊。另外,當地附近還有另一個教區,我們以為在那裡只有十個人的小團體,結果令我喜出望外。他們告訴我在剛果河的對岸,有我們的團體,已存在30年。即使經歷戰爭興衰的變遷,傳教士都被迫離開,但這個團體仍然團結合一。我們與幾個人坐獨木舟去探望這個團體。我們發現這是一個信德堅定,生氣勃勃的團體。他們每週都會相聚,並獲得許多美好的經驗。例如:他們徒步幾公里去探望一位病人。團體的成員又輪流照顧他。此外,他們悉心照顧寡婦與孤兒……。這些生活見證吸引許多人皈依。他們都認識盧嘉勒(Chiara Lubich)的生平。許多年來他們已開始口述相傳,即使某些事蹟有點模糊。例如普世博愛運動的沿革。當他們發現運動已遍佈地球各地,都驚訝不已。正如其他地方一樣,這裡也是藉著落實聖言( la Parola)的經驗而令團體誕生。有不少徹底的皈依、寬恕與修和的經驗。隨著時間的推延,團體的人數增加,有不少的青年(giovani)。在這些窮鄉僻壤很難有穩定的聯繫途徑,因為連電話都沒有。那麼,我們彼此寫信,透過一些上路回來的人傳遞書信,因為根本沒有郵政服務。」


另外,兩個家庭普世博愛運動也搬到班頓都省(Bandundu)的基奎特(Kikwit)和北面的戈馬(Goma)和蘇奇烏(Sudkivu),進一步在這個廣闊土地上照顧盧嘉勒的大家庭。
一個家即使遇到困難,總可以團結一致繼續往前。
目前剛果共和國運動的成員推動者許多的舉措,也包括社會性的行動,尤其是極度需要教育兒童,給他們足夠的營養。其中一個社會的事業稱為『小火焰』(Petite Flamme)已在不同地區成立。另外又有『旭日』醫療中心,當地話是破曉之意。可以說剛果在充滿希望與生機的進程上,有待發展。

剛果的醫生分享每天接受愛滋病挑戰的經驗,以病人為本,建設美好社會,貢獻自己。以下是他的經歷。
[全部資料]
具有英雄本色(生於1953年11月29曰,卒於1997年3月23曰)
[全部資料]
數以千計的人蜂湧至喀麥隆石桑(Shisong)為慶祝手足情誼那段經歷50載。感謝前驅先鋒,也展望嶄新前景。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