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世博愛運動中心
  • 福音小城
  • 社會性的工作
  • Local community
  • Mariapolis Center

普世博愛運動在俄羅斯發展的點滴

普世博愛運動與當時蘇維埃聯邦的人民首次接觸要追溯到70年代。某些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在東德民主共和國居住。

1986年,一個屬於普世博愛運動的匈牙利家庭菲魯斯基(Fialowsky)。由於工作的緣故,從布達佩斯搬到杜比拿(Dubna,)離開莫斯科130公里的地方。於是在這個家庭周邊便聚合了某些家庭與青年。

1989年前和1990年後,在首都分別成立普世博愛運動的男女中心,當時的團體的人數約40。1991年8月,在波蘭卡托維茲 (Katowice)盧嘉勒首次與所有東歐的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見面。為俄羅斯的團體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們首次越過國界,連同東歐其他國家的普世博愛 運動成員與盧嘉勒見面。1992年,首次舉行公開性的聚會——瑪利亞之城,220人參加。,

同年9月份,除了烏拉裡(Urali)外,成員們首次從莫斯科遠赴1900公里以外的車裡賓斯克(Celiabinsk)。這個地方從前是謝絕外國 人探訪的。當地也逐步成立普世博愛運動的團體。1995年,在當地舉行首個瑪利亞之城。隨後,在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與奧馬斯克 (Omsk)誕生小團體。

2001 年,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成立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特別照顧西伯利亞的地區。開始接觸那些長期收到生活聖言的人。於是西伯利亞 不同城市的人也開始接觸到這個靈修精神。2004年,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附近的迪威諾哥斯克(Divnogorsk)舉行西伯 利亞首個瑪利亞之城。參加者來自不同的城市,某些人要越過2000公里的路。90位來自不同國籍與教派的人士共聚一堂。

在蘇維埃政權垮臺後,俄羅斯的社會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在這個過程中,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俄羅斯東正教的關係。普世博愛運 動所舉行的大型活動上,不時有莫斯科宗主教區的代表官方式的參與。2009年2月份,普世博愛運動協同會長方樂德參加基利宗主教登基典禮,為當地團體是一 件重要的事情。

其實2004年,東正教某些團體已表示他們有興趣參與『共建歐洲』的計畫。

我們怎可以忘懷普世博愛運動在蘇維埃聯邦時期的發展上付出貢獻的先鋒,就是葡萄牙籍的男核心成員古德斯(Eduardo Guedes), 在俄羅斯生活了20多年。今年1月份剛離開塵世。他慷慨豁達與謙遜溫良的特質,為俄羅斯人所愛戴。祂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他深厚的關愛,尤其是對那些東正 教的朋友。另外,德國的女核心成員碧芝(Regina Betz)於1990年至2008年在莫斯科服務,與許多人建立一份真實與長久的友情。從她所分享的一個生活片段,就能發現他們在俄羅斯所建立的合一留下 深深的烙印。她說:「我在莫斯科魯莫森諾夫大學任教德語。我同事雅娜(Alla)的健康欠佳,她就以為天主因她沒有活出基督信仰而懲罰她。她告訴我,當她 在萊比錫進修的時期,經常進堂。然而,回到莫斯科,就遠離教會。有一天她問我她是否可以與我一起參與彌撒。於是我向她表明我是一位天主教徒,而不是東正教 徒,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於是那個社區天,我們一起到俄羅斯唯一的天主教堂聖類思聖堂參與一台大彌撒。然後,過了一段長時間,我們沒有聯繫,當我們重 逢時,她告訴我她已受洗,但卻感到不好意思,因為她加入東正教……。我卻告訴她,她做得很好,因為她是一位俄羅斯人!」

目 前,大部份在莫斯科的普世博愛運動成員都是東正教徒。其中一位是妮娜(Nina Vyazovetskaya),2008年4月18日,在羅馬聖瑪利亞大殿紀念盧嘉勒安息主懷一個月的場合上這樣表示:「我來自莫斯科,屬於俄羅斯東正教 教會。我是一位內科醫生,在莫斯科醫院工作已兩年。我在一個無神論的家庭長大,正如大部份的俄羅斯人。1990年,我在一個很偶然的機緣下受洗入教,因為 當共產主義垮臺後,那段日子人人都重新去尋找。然而之後,我卻沒有繼續進堂。認識了普世博愛運動之後,給我信仰一個轉機。我與天主相遇,也改變了我的生 命。我向那些女核心成員表示願意更認識天主。她們帶我到我自己的東正教會去。於是我開始發現教會、身為基督徒、為天主生活的美麗之處和充實的地方。現在我 決定按盧嘉勒的聖召,以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的方式追隨天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