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澤爾·薩曼尼:一位交談藝術大師
阿澤爾·薩曼尼(Azir Selmani)於2016年4月17日去世。他是一位教師,出生在科索沃,育有三個子女,也是第一位接受普世博愛運動靈修的穆斯林信徒。「運動」向他的一生表示深切感謝。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猶如一個民族,有它本身的歷史、計劃、架構和組成部份。運動的核心正如人體裡心臟的功能,是整個身體的中樞器官。

在一個完全是平信徒性質的運動中,不可能缺乏那些反映這個特色的聖召。那些過奉獻生

運動在特倫托一開始,就有不同修會的會士與修女參與,既有過默觀生活的;也是那些在世俗傳教的。這些源自不同神恩的修會有歷史悠久的也有新近成立的,他們接受和吸收合一靈修的精神,進而對自己的會祖有一份全新的發現,因而在各自隸屬的團體内成為合一的工具,並往往帶來革新的精神。
同樣,教區的神父、執事和修生們從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中汲取精華,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推廣合一靈修。盧嘉勒稱他們為那些
1977年,某些主教們也被共融的靈修所吸引,他們展開了新的靈修歷程,致力與教宗和在彼此之間及與其他主教們一起實現『普世主教集體性的實效和增進感情』。這也是梵二的祝願和歷任教宗的勸諭。

阿澤爾·薩曼尼(Azir Selmani)於2016年4月17日去世。他是一位教師,出生在科索沃,育有三個子女,也是第一位接受普世博愛運動靈修的穆斯林信徒。「運動」向他的一生表示深切感謝。
[全部資料]
剛果學生米切蓮·姆溫蒂珂(Micheline Mwendike)是青年運動的活躍成員之一,以克服文化與意識形態差異為目的。那種差異在她的國家裡引起了許多衝突,造成如此之多的流血事件。
[全部資料]
來自布魯塞爾24歲的塞繆·韋哈格(Samuel Verhegge)給我們講述他自己在2016年3月22日那天的情形。在一片令人失望和普遍排外的情緒中,他嘗試尋找一絲光明。
[全部資料]
青年與文化相遇的良機!44年前,首屆新青節誕生後,明年將是首次在亞洲舉行!

「我相信,並把我自己交托給『那一位』。」(生於1941年4月27日,卒於 2013年12月27日)
[全部資料]
6月18日(主日)是基督聖體聖血瞻禮。這個瞻禮是慶祝耶穌在聖體聖事中的真實臨在,由教宗烏爾巴諾四世於1264年所訂定。前德國亞琛教區韓民立主教(Klaus Hemmerle,1929-1994)是神學家兼哲學家,他分享對聖體聖事的默想。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