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士革邊境的情況
SIR訪問大馬士革普世博愛運動成員杜夢麗斯·坡樂圖(Dolores Poletto)當地情況。她指出伊度曼尼的難民已經被堵截,但她說:「在泥濘與寒冷中,我看到人類的創傷。」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猶如一個民族,有它本身的歷史、計劃、架構和組成部份。運動的核心正如人體裡心臟的功能,是整個身體的中樞器官。
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就是使運動誕生的男女核心成員。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在不同場合上界定核心成員為『愛主愛人的火焰的守護者』。男女核心成員過著團體生活,分別居住在普世博愛運動的男中心和女中心。他們捨棄「父親、母親、子女與田地……」去跟隨天主,並完全委身於運動,隨時願意到世界各地運動有需要的地方去服務。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的核心成員中也包括已婚成員,按他們身份情況的可能性,他們被召叫完全奉獻給天主,與守貞的成員享有平等的尊嚴,卻保留他們身份與應有的義務和職責。
在一個完全是平信徒性質的運動中,不可能缺乏那些反映這個特色的聖召。那些過奉獻生活的男女核心成員也具有平信徒的身份,他們在社會上工作,在世俗的環境中生活。此外,男女志願成員就是那些被召叫邁向聖德的男女,他們致力按福音的精神以自己的生活見證,來振作與革新社會的架構,包括家庭、工作、政治等範疇。
普世博愛運動積極活躍的一群就是新青,他們是以福音革新生活的青年,也包括青少年和兒童。盧嘉勒從不猶豫全面地把合一理想交托給他們,鼓勵他們作出徹底的回應。
運動在特倫托一開始,就有不同修會的會士與修女參與,既有過默觀生活的;也是那些在世俗傳教的。這些源自不同神恩的修會有歷史悠久的也有新近成立的,他們接受和吸收合一靈修的精神,進而對自己的會祖有一份全新的發現,因而在各自隸屬的團體内成為合一的工具,並往往帶來革新的精神。
同樣,教區的神父、執事和修生們從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中汲取精華,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推廣合一靈修。盧嘉勒稱他們為那些爲人人服務的人,並以福音中耶穌為門徒洗腳的事跡作爲他們鐸職的榜樣。
1977年,某些主教們也被共融的靈修所吸引,他們展開了新的靈修歷程,致力與教宗和在彼此之間及與其他主教們一起實現『普世主教集體性的實效和增進感情』。這也是梵二的祝願和歷任教宗的勸諭。
SIR訪問大馬士革普世博愛運動成員杜夢麗斯·坡樂圖(Dolores Poletto)當地情況。她指出伊度曼尼的難民已經被堵截,但她說:「在泥濘與寒冷中,我看到人類的創傷。」
[全部資料]天主的國來臨、宣講生活聖言等,都是耶穌對我們的邀請,從現在已可以構建一個新世界。以下是烏干達的成員分享,一個布隆廸家庭因當地的紛爭而逃難的經驗。
[全部資料]空襲和破壞不能阻止意大利核心成員瑪利亞·葛蘭琪雅遷居大馬士革,她與那些不顧一切決定留下來的人共擔命運。
[全部資料]來自全世界的13位神學家在羅馬宗座傳信大學討論有關「眼淚」的主題。這個過程不會缺乏女性在這門學科上的取向。
[全部資料]「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傅而已。」(路加福音6:40) (生於1952年10月24日,卒於2016年9月8日)
[全部資料]上月,在離開波哥大約500公里的莫科阿市遭兇猛的洪水淹沒。然而,盎然生機從泥濘和痛苦中重生。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