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的問題:一個來自澳洲的經驗
由於R君參加末期病患者的義工服務,令她對於受苦的人懷着特別惻隱之心。這種累積的經驗更幫助一位朋友面對絕路的情況。以下是R君的分享: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猶如一個民族,有它本身的歷史、計劃、架構和組成部份。運動的核心正如人體裡心臟的功能,是整個身體的中樞器官。
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就是使運動誕生的男女核心成員。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在不同場合上界定核心成員為『愛主愛人的火焰的守護者』。男女核心成員過著團體生活,分別居住在普世博愛運動的男中心和女中心。他們捨棄「父親、母親、子女與田地……」去跟隨天主,並完全委身於運動,隨時願意到世界各地運動有需要的地方去服務。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的核心成員中也包括已婚成員,按他們身份情況的可能性,他們被召叫完全奉獻給天主,與守貞的成員享有平等的尊嚴,卻保留他們身份與應有的義務和職責。
在一個完全是平信徒性質的運動中,不可能缺乏那些反映這個特色的聖召。那些過奉獻生活的男女核心成員也具有平信徒的身份,他們在社會上工作,在世俗的環境中生活。此外,男女志願成員就是那些被召叫邁向聖德的男女,他們致力按福音的精神以自己的生活見證,來振作與革新社會的架構,包括家庭、工作、政治等範疇。
普世博愛運動積極活躍的一群就是新青,他們是以福音革新生活的青年,也包括青少年和兒童。盧嘉勒從不猶豫全面地把合一理想交托給他們,鼓勵他們作出徹底的回應。
運動在特倫托一開始,就有不同修會的會士與修女參與,既有過默觀生活的;也是那些在世俗傳教的。這些源自不同神恩的修會有歷史悠久的也有新近成立的,他們接受和吸收合一靈修的精神,進而對自己的會祖有一份全新的發現,因而在各自隸屬的團體内成為合一的工具,並往往帶來革新的精神。
同樣,教區的神父、執事和修生們從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中汲取精華,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推廣合一靈修。盧嘉勒稱他們為那些爲人人服務的人,並以福音中耶穌為門徒洗腳的事跡作爲他們鐸職的榜樣。
1977年,某些主教們也被共融的靈修所吸引,他們展開了新的靈修歷程,致力與教宗和在彼此之間及與其他主教們一起實現『普世主教集體性的實效和增進感情』。這也是梵二的祝願和歷任教宗的勸諭。
由於R君參加末期病患者的義工服務,令她對於受苦的人懷着特別惻隱之心。這種累積的經驗更幫助一位朋友面對絕路的情況。以下是R君的分享:
[全部資料]來自輔導老師的一個簡單卻另類的方法,有助於緩和班上小朋友當前的緊張關係。以下是老師的陳述:
[全部資料]40位藝人譜寫了18首樂章,為那些因2010年地震而流離失所的居民重建房屋計劃而籌款。
[全部資料]一千多位普世博愛運動的第二代新青相聚在意大利岡道福堡。他們認真致力於締造人類大家庭的和平與合一。
[全部資料]上智大學學院和普世博愛運動中參與牧靈和傳教活動的分支一起,在教會學的框架內,成立了一個集培育、學習和研究為一體的長期實驗場。
[全部資料]早期女核心之一維多利亞·薩利佐尼(Vittoria Salizzoni),大家親切地叫她「艾莉達」(Aletta),離世回歸天鄉。普世博愛運動滿懷感激之情懷念她。她的一生是完全為了別人而生活。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