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德?公開的或是個人的事情?

 
左丹尼(Igino Giordani)在1964年出版的《反對的標記》一書上,曾確確切切地談到信德。他採用當時的語調,但凡認為信德具共融性幅度而非僅僅屬於個人事情的人,能從中獲得同樣熱切的力量。

~信德具有火的特質,越旺盛就越能吸納更多靈魂。假如自我封閉,就出現熄滅的危機。因為缺乏了氧氣,即仁愛,一種擴張的德行,所以不會自我為中心。假如信德只流於己用,就沒有盡其所能,就如同開始給他人加上的負擔。宗教在人心底孕育後,將不會消失。孕育後便會向外擴張。當中的內涵如同一個寶盒,意味着濃縮了天主的無限與慈愛,即完成一種變形與限制的工程,不跟隨那種按我們尺度既渺小又嫉妒他人的崇拜,企圖自立門戶,排除了異己神聖的做法。「大我」的耶穌代替了「小我」的耶穌,天主教的意念也會逐步消失,手足情誼也被遺忘。人們變成非天主教徒也沒察覺到,並濫用與實踐各自為政,自我勝於大眾的原則,令基督的奧體解體,正如人性的器官組織,一個細胞或器官只個別運作,缺乏與其他器官連繫。

~然而,信德卻具有真正特質的力量,信徒不會個別地為自己而生活,相反最少盡可能不為自己而生活,於是靈性的進步是一種持續地棄絕自己,因為為他人服務等同為天主服務。按照基督瘋狂的原則,凡為自己着想的,其實很難關心自己,他只吝嗇,死於恐懼與飢餓。透過其他人才能挽救自己,因為救贖是來自天主,並按人們所立的功德作標準,即幫助近人,在愛的規律中與天主連繫,不僅僅靠信德,也要靠仁愛,並表現在具體的行動上。信德要憑事實來驗証,不只是一對一信賴天主,也需要弟兄的陪同。正如每位子女對父親的態度,都是在團結上有所久缺。

一種引向天主的縱向動力;也有一種引向人類的橫向動力,二者並非我行我素,而是相輔相成,猶如十字架的兩個軸,雙叠成基督的十字架,一方向上升,另一方就必需擴大。越愛慕天主,越尋找人群,在每個人身上能反映祂光耀的肖像。

節錄自《矛盾的標記》新城出版社,1964年第272-274頁和321頁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