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是意大利籍瓦爾達.車基爾魯(Walter Cerchiaro)的描述。他住在秘魯已六年了。自從第一次旅程後,他已來過波利瓦爾幾次,探望當地的普世博愛運動團體。目前,增建了些平穩的路,只需要25個小時便可到達!
這個離海拔3200米高的小鎮,開始了一個由合一世界行動非政府組織(AMU)籌備的新計劃。玻利瓦爾人口約兩千五百,由於土地廣闊,一共有三十個小團體。波利瓦爾堂區主任司鐸艾枚特里奧(Don Emeterio)是這個新計劃的「開荒牛」和「策劃者」。他每年到當地視察一兩次,有時要坐上兩天時間的車程(在波利瓦爾所謂車,可用五指屈算的其數量)。
瓦爾達又說:「某些人耕種,種土豆(馬鈴薯);供畜牲吃的草;也有人飼養牛,取牛奶。有人也會在政府公共部門(學校、市政廳)做點工作,但大部份的成年人都到海邊打工。一般男的耕作,女的在家照顧家庭。因此,結果在波利瓦爾,舉目一看不是小孩就是老人。」
他又說:「人人都認識艾枚特里奧神父。他發覺許多小孩都沒有入讀公共學校,原因很明顯,他們的父母都為了一塊地作生計,需要人手耕種,孩子便成了最佳的資源。兩年前,堂區神父開始在堂區興建一所學校。他們計劃周詳,逐家逐戶,要確實每個小孩上學,並提供一頓飯。隨後,他們又租用一套房子,因為地方不足,在很短時間,已有80位孩童上學。有些孩童每天要走幾個小時的路上下課。

瓦達爾繼續說:「我們不是與公立學校競爭。因為大家都知道學位不足。同時他們也沒有能力像艾枚特里奧神父那份熱切的幹勁,逐家逐戶去探訪每個家庭。」
最後他總括說:「已打算訂定另一個目標,希望開墾另一遍又大又遠的土地,這樣孩童不用跑到那麼老遠來上學。為他們而言,最需要一個受保護的環境,令他們置身在家的感覺,提升個別的素質。這是一個夢想嗎?也許,或很簡單,可以說是計劃的第二個階段!讓我們瞧着看吧!」
詳情請瀏覽:www.amu-it.eu


以下的內容摘自紀念普世博愛運動創始人逝世十周年場合上,傅瑪利所講的一段話,主題是有關依照盧嘉勒思想所興建的小城。

Feedback
Bellissimo lavo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