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是基督信仰的一種內在要求,可算是一個既艱巨又複雜的過程,需要時間來實現,而當地人民的角色是特別重要。
他們信實地落實福音的精神,其實這種精神早已深深蘊藏在自己的文化中,只要提網挈領,並透過自己的風俗習慣、藝術文學、自己民族的結構等與其他人分享。
我完完全全相信,對天主本身而言,這樣做是重要的事,當然不意味着對文化毫無認識或漠不關心。例如:我們很欣賞非洲或其他民族的諺語;或我們出版社發行其他宗教的書籍。盧嘉勒更在非洲開辦了一所本土化學校,之後在南美洲也成立另一所……然而,在人們認為先學會不同文化的基本知識,然後就能與福音接軌,就大錯特錯。
有必要把文化獻給那開放及完全「感興趣」的天主,因為是祂所創造出來的,祂將會使之本土化。當然,本土化的形式多樣;形形式式的方法值得鼓舞和讚賞,但真正的本土化唯獨天主才能進行。
我們最大的貢獻就是可以付出那份愛。若我們各自付出自己,在別人身上失去自己,並接納他人到自己身上,那麽就能完全發揮各自更美的本性。
同樣民族之間,若懂得為愛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在近人身上向天主開放,便能『保存』每個文化,繼而深入淺出,彼此充實不僅僅精神上的素質,也包括每個民族的人性、文化、道德等層面。
萬事起頭難!然而,這條道路一經開始,就會循序漸進,獲益匪淺。
傅理斯(Pasquale Foresi)
節錄自傅理斯著《談心》新城出版社,2000年第133至136頁
本土化:基督信仰的一種要求
若每個民族在各自文化中活現耶穌的教導,應採取什麼必需的步驟?我們重溫傅理斯所著《談心》一書中對這方面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