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當天聚會的反思圍繞着兩個思路。一是由路德宗神學家弗里安·蘇比爾(Florian Zobel)談及馬丁路德的生平及其重要性,突顯不少為人不知的事蹟,並以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作總結。前教宗認為:「路德宗的神學不只是一種學術性的問題,而是本質上的一種內在掙扎……問題是:與我相對照,哪一個是天主的位置?我在天主面前是怎樣?……我相信這是我們感到必須向馬丁路德質詢的。」
第二個思路是由天主教會專研究馬丁路德的胡貝圖期·鮑枚瑟爾(Hubertus Blaumeiser)所帶出,集中明白這位改革家隱修士的靈性生命,尤其是有關「十字架的神學」和「改革」的意義。他確認從中能總結為「不僅僅是一種革新、改變或只是個人層面的改善,而是一種創新的始點,去從根本做起,值得回到聖經中……即天主賞賜福音的恩賜,選擇與基督和為了十字架祂的新生命。」

宗教改革
1517年10月31日,在歷史上視為馬丁路德發起改革運動的肇始。於是基督徒之間的分裂時至今天,邁向合一仍是漫漫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