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布魯尼(Luigino Bruni)介紹自己的新書《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天主教新聞報負責人馬科·塔奎尼奧(Marco Tarquinio)評論:「布魯尼充份意識到,這條思想路線會帶領他進入區分人道和非人道的範圍,也令人遺憾的是,甚至超出此範圍,某些複雜的組織以物質為目標。他完全明白,並寫及這些問題時,如有關公司組織的『生產』和『市場』,及因此而創造的關係和就業機會。他卻主要關注到公司或組織由理念而驅動其它人道的精神。」讓兩大領域 「面對同樣的復興的挑戰,而不失去各自的根基和驅動的精神。」
這本由新城出版社出版的書匯集了他於2015年發表在《前途日報》(Avvenire)上的精選文章,摘自「埃及助產士」和「新生」的兩個系列。
書的最後一章提到「邊緣是我們學習復活的地方」。布魯尼在其中總結了自己的工作及所面臨的挑戰,這是他反思的成果,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勾劃出來。他用德國詩人弗利德里希·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的一句話來引介自己的提議:「天主創造了人,就像海洋通過後退而創造了陸地。」以下幾段內容可以很好地讓我們瞭解此書的精神。
「若一種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成一個組織,如果在『國度』的某些邊緣地帶,一些有創意的少數群體按所需要的條件開始重組,便恢復和神恩的最初基礎一樣的奇跡。同樣的熱枕、喜樂、結果,就可以進行一種神恩性的復興。讓同樣一群少數人變成大多數人的真實過程而被改造……這是一個決定性的過程,應當從容地進行,且應吸引並啟動創造性的動態設置,走向『處於帝國範圍內的』他們。這一切,當然且首先是一份恩典(神恩),但也指智慧型的組織,及具深度的、靈性的、先知性的和變革性的理解力。
……許多新的『福傳』是在詳述福音時發生的事情,我們能夠感覺到,在我們內以一種新的、不同於以往的方式活躍起來。一則亙古常新的愛情故事就這樣誕生——一份新的情感之愛(eros)、新的渴望、新的繁殖力、新的孩子。
……神恩可能由此而再次興盛,再次與人在街頭相遇,忘記自己的組織,以便趨向今日男女的創傷和痛苦,特別是更加貧窮的那些……創造性地解釋他們自己在現時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