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又說:「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特別是一開始,要理解如何與學生進行建設性的互動,如何應對他們的言語攻擊和破壞行為。但是,我很快便明白,為了能夠幫助孩子們,必須邀請他們的家庭也參與。」此外,不斷湧現的新教職員工需要得到支持,以便有效地應對這種複雜的局面。同事之間的這種互相支持的合作,為學生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馬麗雅繼續說:「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的工作是以跨學科的方式結合文化项目為主。任何計畫的施行都需要團隊合作,而我們作為同事,努力實踐博愛的精神,為學生提供了可信的榜樣。」這些計畫往往以義大利之行結束,既鼓勵學生學習語言,也鼓勵他們與義大利的年輕人進行文化交流,還可以幫助大家廣泛建立手足之情。馬麗雅說:「這項計畫促使學生們的家庭參與學校的生活,建立信任的關係。我們可以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經濟問題受到阻礙。」
換句話說,馬麗雅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由家庭和教師組成的教育網絡,所有人都在努力促進這些處境危險的孩子們的人性和文化的發展。這是一種已經取得積極成果的辦法。
當艾莎(Aïcha )擾亂課堂秩序時,馬麗雅平靜而堅定地向她解釋:「每個人都必須為和睦相處,盡自己的一份力。」她的回答是:「我為我週五的表現感到抱歉。我很難過,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你真的很棒,聰明又有智慧。你把真實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讓我們做得更好。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對每個孩子的關心和尊重鼓勵了另一名學生亞尼斯(Yanis)。他起初非常保守,後來他願意敞開胸懷,表現出對藝術和歷史迄今未表達的興趣。關鍵是始終保持對每個人的關心和關注,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感覺。馬麗雅總結說:「 我已經學會了永遠不要期待立竿見影的結果。」又說:「當一個年輕人沒有表現出任何進步的跡象時,重要的是要繼續相信他們,陪伴他們,不要讓自己被任何事情所阻礙,而要繼續發現他們內心積極的一面,並赋予其价值。」每天的挑戰是通過旨在建立真正關係的行動,找到心懷希望的勇氣和力量。
心懷希望——在巴黎邊緣地區的教育方式
馬麗雅在巴黎一個最暴力街區教義大利語,她分享與盧嘉勒神恩的相遇,激勵她走向這些身處危險環境中的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