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佛教青年與基督青年的研討會

研討會的主題是:「每天以喜樂保存和傳遞信仰」,不同傳統信仰的青年就這題目交換心得到日本心臟的旅程。
[全部資料]
此外,普世博愛運動在日本(Giappone)和臺灣(Taiwan)又認識了大乘佛教(Mahayana)的其他宗派,並加強與他們的合作。與日本天臺宗(Scuola Tendai)可敬的逸泰·山田大師(Etai Yamada)的多次會晤也是永誌難忘。盧嘉勒總喜歡引用最澄大師(Saicho)的座右銘:「忘我地服務他人是仁愛慈悲的頂峰。」這也是若望保祿二世(Giovanni Paolo II)於1981年在東京與其他宗教的代表見面的場合上所引述的話。
另外,目前也與日蓮宗(Scuola Nichiren)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友好關係。當然少不了與中國臺灣佛光山寺和法鼓山寺的僧侶接觸。
這些年來,又展開與小乘佛教(buddhismo theravada.)的認識與接觸。由於泰國的仁光法師(Ajhan Thong )與唐大師(Phramaha Thongratana)兩位僧人曾在普世博愛運動盧比亞諾(Loppiano)國際福音小城居住一段時間,對基督信仰有了重要的認識和接觸。回到祖國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發現,更邀請盧嘉勒到清邁的佛教大學和一座佛寺分享她的信仰經驗。仁光法師這樣介紹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智者沒有男女的區別,當在黑暗中點起了亮光,沒有必要查問帶來光明者是男或是女。盧嘉勒來到的目的就是與我們分享她這份光。」

經過多年來主辦這些研討會,參加者之間已建立起一種深厚相互信任的關係,大家願意以開放的態度,撇開成見,一起探討經書上的話題。教廷各大宗教對談委員會主席陶嵐樞機(card. Tauran)和普世博愛運動會長(della presidente)傅瑪利均有出席本屆在岡道福堡的研討會(convegno di Castelgandolfo)。

研討會的主題是:「每天以喜樂保存和傳遞信仰」,不同傳統信仰的青年就這題目交換心得到日本心臟的旅程。
[全部資料]
盧嘉勒在這塵世的畢生使命就是要與人們一起邁向人類大家庭的合一。在她去世六周年的日子,我們悼念她在不同宗教信徒之間的互相諒解上所作出貢獻。
[全部資料]
全球各大城市紛紛為普世博愛運動創辦人盧嘉勒(1920-2008)舉行追悼會。3月20日,各大宗教領袖齊集羅馬,一起反思「盧嘉勒與各大宗教──一起邁向人類大家庭團結」的主題。反思的範圍廣泛,透過現場的討論,探究女性可以及應當在教會生活上作出貢獻。往往是基於盧嘉勒的靈修思想與工作的遺產,她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