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鮑雷(Margaret Pawley)生於德國,但父母都是英國人。8歲那年,瑪嘉烈搬到英國肯特郡(Kent)。二戰期間,瑪嘉烈在葉奧曼里急救護士機構(F.A.N.Y.)工作,先到開羅,後到意大利服務。這個機構主要的任務是把傷者運送回國,瑪嘉烈回憶說:「真的很荒謬,我們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懂得駕駛!」由於瑪嘉烈操流利的德語,所以她正式擔任英國中途攔截的秘密工作。
戰爭結束,瑪嘉烈在英國哈佛修讀歷史,所以她成為當地知深的英國歷史家,也認識了聖公會貝納德.鮑雷牧師(Benard Pawley)。幾年後,他們結為夫婦。
1956年,當時還是當樞機的馬天尼主教(後來的保祿六世)邀請了貝納德和其他聖公會牧師一起到米蘭住幾天,加深『彼此的認識』。
這幾天的生活意義深遠,瑪嘉烈的丈夫(貝納德)更正式以聖公會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整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當時鮑雷伉儷在羅馬的約見都目的是認識各階層的人物,多是達官貴人。他們的家門總是敝開,預備歡迎更多的人。瑪嘉烈總是熱情款待,迅速地為每一位客人重新安排適量的食物。
從左至右:傅理斯、左丹尼、貝納德.鮑雷、瑪嘉烈·鮑雷、盧嘉勒、艾莉.霍朗納里
貝納德回到英國坎特堡後,仍然深信普世博愛運動可以成為「福音的橋樑」,懂得拉近聖公會和天主教會,於是鼎力推動合一的靈修。盧嘉勒首幾次探訪英國,都是由於他努力在基督徒合一的接觸而結出的成果。
同樣,瑪嘉烈也在基督徒合一方面積極投身。1980年,普世博愛運動開始在英國前後開辦基督徒合一的培訓班,瑪嘉烈在那小撮學者中,成為諮詢人,負責準備他們。瑪嘉烈從盧嘉勒的神恩中獲得靈感,深信「生活對談」是可行的。
這些年頭,感謝瑪嘉烈熱愛合一,再加上她的才幹和對英國歷史認識得「滾瓜爛熟」,成為基督徒合一認知的專家,為人稱讚。
瑪嘉烈往往被邀請講述她對談的經驗,又與丈夫貝納德合著《四世紀以來的羅馬與坎特堡》一書(1974第一版,1981年再版)由於瑪嘉烈在英國聖公會的建樹,而獲受聖奧斯定十字架勲章。即使她於2014年2月28日,離我們而去,返抵天鄉,但我們肯定她在天上會繼續發展基督教派之間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