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九時,一股微風輕蕩在哈爾基海伊貝利島(Heybeli Island, Halki),這是伊斯坦布爾附近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中的一片祥和綠洲。島上的希望山丘(Hill of Hope)上矗立著東正教AyaTriada(至聖聖三)隱修院。今年,由普世博愛運動發起的第34屆不同教會主教會議即在此處召開。這座隱修院創辦於第九世紀,曾因地震和火災數次被毀。這座從19世紀遺留至今的建築物,現在正是聲名遠揚的希臘東正教神學院(Greek Orthodox Theological Academy)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座圖書館,裡面有寶貴的古老手稿,共計十二萬本書籍。
在隱修院入口處發生相當不尋常的一幕!來自十九個國家的十六個教會的三十五位主教齊聚一堂,如同手足般地親切交談。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和協同會長,及其他與參會人員也在其中。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Bartholomew I)來到大門口,一邊真誠地打招呼,一邊帶他們進入隱修院,說:「我很高興能和你們在一起。」他作大會開幕致辭,又說:「一起為共同的事業工作,擁有不同恩典的基督門徒的合一。」
曼谷的方濟各·江撒(Francis Kriengsak)樞機代表大家問候宗主教,感謝他願意主辦今年的大會。他又介紹與會人員,說:「我們就在東正教的中心,這裡有古老的教堂和無數的殉道者。」
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向大會發來的訊息,表示:「我一如既往,認為普世博愛運動是我們這個分裂的世界中一座希望的燈塔。它通過相互尊重和對話而致力於合一,為邁向超越差異和仇怨的和解提供一條獨具特色的路徑。」
巴爾多祿茂一世回憶起他最近造訪盧比亞諾接受上智大學學院頒發給他榮譽博士學位(r the honorary doctorate)一事。他說:「這次相遇,我們經驗到真誠的愛,沒有任何如果或但是……」然後他談及此次大會。他問:「我們怎樣以基督門徒之間的合一,來設法協調我們當今各教會的不同神恩,並成為世界合一的典範(typos)呢?」他補充說:「很多時候,這些差異看起來好像是基本要素而不是神恩,這就是我們每天面對困難時所體會到的,這些困難是人類所表現出來的排他行為和衝突。」
從全球形勢來看,氣餒、不確定及冷漠佔了上風,特別是最近幾天……但宗主教仍看到了希望。對於基督徒,他強調:「“我們必須迅速恢復合一精神,視之為恩典(神恩)的匯總……差異的財富……給予出來,最後竟是接受。 」
他解釋說:「世界的合一,尊重天主的造化——祂仁愛的禮物。」又說:「懂得接納他人經驗的能力,用他人的經驗來充實眾人,藉此當作一條合一、尊重及互惠之路。」另外有指出:「要擺脫一切形式上的意識形態、政治及經濟條件。」
宗主教說:「我到達這裡時,發現你們都在等我,這讓我感到更開心……就像一家人。」同時,他也向主教們和被託付給他的人提出了一個挑戰:身為基督徒,如果我們擁有此經驗的話,那麼「我們將真的成為『地上的鹽』,並發起一場深刻的變革。」
安德莉雅娜·阿維蘭內達(Adriana Avellaneda)撰
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海伊貝利島吹來合一之風
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在哈爾基隱修院,會見了來自16個教會的35位主教。他們相聚一堂舉行第34屆普世博愛運動主教朋友大公運動會議。「運動」會長傅瑪利和協同會長岑浩思亦出席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