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博爾山到耶路撒冷:結束聖地之旅

 
普世博愛運動總諮議會的成員與會長傅瑪利和協同會長方樂德的在聖地的朝聖從加里利亞開始,在耶路撒冷結束,為這次踏足耶穌故鄉的聖地之旅畫上句號。以下是最後行程的日誌。

經過一周的朝聖活動,大家都感受到一種深邃的靈修經驗,並與當地普世博愛運動團體一起體驗到和圓滿的共融,再次重新振作,努力透過運動在這個地方的臨在,並藉著普世手足情誼的精神,在所有人中間建立對談的橋樑,這也是整個普世博愛運動致力建設的目標。

2月25日,參觀過大博爾山、納匝肋和山中聖訓真福八端的地方後,一大群來自海法、耶路撒冷和白冷的普世博愛運動成員在恭候總諮議會的成員。隨後,布拉格榮休的韋克樞機(Card. Miloslaw Vlk)在大殿前的聖母領報岩洞主持彌撒,加里利亞拉丁禮宗主教區副主教馬爾庫索蒙席(Mons. Giacinto Marcuzzo)和17位總諮議會的神父共祭。感恩聖祭簡潔樸實,卻肅穆莊嚴。馬爾庫索蒙席在講道中,回想2009年,教宗本篤十六世探訪聖地,在歡迎的橫幅上寫著:『歡迎來臨納匝肋,一切重新開始之地』。他又強調,聖母瑪利亞說出的『願意』成為人類新紀元的起步點。在結束前,傅瑪利感謝每一位,包括主教們、聖地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她又重申整個普世博愛運動的心志,正如盧嘉勒在運動章程上立定的,成員要效法聖母瑪利亞,好能延續她在世上的臨在!

2月26日至27日,在耶路撒冷逗留兩天。週六上午,大家相約在高特爾(Kottel)的哭牆見面,適逢安息日,這裡人如潮湧。大家趁此機會得以瞭解猶太教的方方面面,和有關安息日的意義。然後,大家徒步前往在羅馬時代已存在的石階,參觀運動在這石階旁邊所擁有的那塊地。這條石階從汲淪谷通往聖殿入口處的地區,相傳耶穌就在這處向天父祈求人類的合一。

早於1956年,盧嘉勒唯一一次探訪聖地,當時她已表達她的心願,希望有一天能在石階的附近成立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當地的普世博愛運動負責人講述怎樣購得那塊恰恰在石階旁邊的土地的經過。目前又怎樣努力爭取各方的批准,暫且把這塊地改造成一個花園式的公園,可以用作反思與聚會的地點。之後,大家閱讀聖若望福音的大司祭禱文和1956年盧嘉勒所寫的日誌。一大顆兒就在這條石階上合照,留下一個靈性上深邃與強烈的烙印。

2月27日(主日),在細小的宗徒岩洞中,由韋克樞機和教廷駐聖地大使傅朗高蒙席(S.E. Mons. Antonio Franco)一同主持感恩聖祭,作為這次聖地之旅的總結。傅朗高蒙席帶領在場各人做默想,反思在盧嘉勒共融靈修光照下,會長傅瑪利與總諮議會成員這次聖地之旅的意義。

結束參觀耶穌苦難與聖死的地方後,會長、協同會長和全體總諮議會的成員在聖母院中心舉行招待會,應邀的150位人士包括教會內不同運動團體的成員;耶路撒冷不同教會的代表和與運動相熟的猶太人和回教徒。會長傅瑪利給在場的人介紹總諮議會的成員,並再次感謝各方在這次聖地之旅與活動上給予的支持。她又確認,在聖地所渡過的時光和遇見的每一個人,都令她永志難忘,銘記心中。

另外可以瀏覽